启功体是瘦金体吗?

启功体是瘦金体吗?,第1张

启功体不是瘦金体

1、启功体也称启体,由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独创的一种书法。启体字的形成是在1938年-1957年(26岁-45岁),启功先生在辅仁大学国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经过全身心钻研,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

2、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

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扩展资料:

刘宏伟认为,从瘦金体到启功体,更多的要从历史的纵线视角,启功体的来龙去脉去理解,去观察,多元体验,才能得出近乎事实的定位与评定。

瘦金体,以瘦而名,瘦而尽骨,骨砌成体。自古至今,因其入门高难,习之枯烦,研者不多,成者更少;

启功体,吸纳诸体化为自身,独自形成一种风格。定义启功体,而非瘦金体。启功体儒雅,近像儒家;瘦金体漫妙,如若道家。两种字体,两般境界。但从书者视角洞察,从书体形成轨迹的审视,启功体中,还是真能看到相当部分的瘦金体影子。

“书之妙道,神采为止,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意思是说,书法作为艺术要以神采为要,但又离不开形质这个基础。形质和神采,是辩证与统一关系。须兼而有之。既有美观的外形,又要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才能形神合一。

这种境界,字内功夫必不可少,临贴,出贴,不仅需要艰辛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需借助于字外的学问功夫。由此,瘦金体对启功体影响作用,就不只在形体上,更重要的是包含一种,类似生命的传承,一个生命影响着另一个生命。

刘宏伟进一步解释,任何字体的形成,都不是凭空而来,一方面来自文字内部与书法本身,学习与借鉴,师古与传承,传承与创新,都是其中的要义。另一方面,是字外功夫,诸如文学、文字学、史学、哲学、美学等修养,再加上崇高的人格修养。提高人品,然后才能提高书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瘦金体

字的结构最为关键。怀远先生曾编写过一本书《启功行书技法》,其中引用了启功先生的一首诗,前两句这样写道:“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翻译过来,意思是说:用笔哪里比得上结字困难呢?笔画的纵横穿插、相互关系最重要了。传统的书法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用笔为上”,这个观念自唐朝就有了,流传非常广,而启功先生经过精观锐查,颠覆了这一观念,认为“结字为上”,也就是说把笔画有机组合起来是最难最重要的。对于这一点,我通过自己的写字实践,认为启功先生是对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用笔是指行笔的方式,强调的是笔画的轻重缓急、枯淡浓湿,这与钢笔字书写关系不大,钢笔笔头比较细,写出来的笔画粗细不明显;第二,结构布局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布局合理、搭配和谐,即使用笔的功夫稍微差一点,字也会显得漂亮,所以有些同学虽然没有专门练过字,但一样能把字写得好看,主要就是因为他抓准了字的结构,笔画之间、各部分之间搭配得当。
一是字框分析法。通常,我们练字的时候,大多在田字格或者米字格中书写,在字格中练习的好处是便于找准每一笔的位置。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在写好的字四周加上边框,通过边框对所写的字进行定位分析,观察笔画的位置是否准确、长短是否合适等等,进而掌握字的结构。当然,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只画一条横线或竖线,只要能够找准问题就可以了。比如我们写这样几个字:(演示)木、门、火等。
二是数学分析法。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好字形,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数学方法,象角、比例、坐标等来进行分析。比如,“一、大”两个字,在写的时候,横大约上仰2-3度;“七、戈”两个字,横需上仰3-5度;“勿、豕”两撇宜保持平行;“寸”交点的位置距上、距右均为三分之一;“斗”横上仰3-5度、交点居竖画中间,等等。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对于我们准确掌握笔画的长短、走向、位置非常方便。
三是比较法,包括对比法和类比法。所谓比较法,就是把两个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进行比对,找出规律来,以方便练习,比如“力、万”、“厂、广”、“家、象”、“大、太”,等等;类比法就是把相同偏旁的一组字,放在一起进行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成诚城盛、垂唾捶睡锤、方仿访防坊纺妨肪放,等等。我在《钢笔行楷技法讲座》一书的第四章中,对3500个常用和次常用汉字全部进行了分组,一共分了813组,这样做非常有助于大家提高练习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小方法,比如楷行结合法、空心字法、黑体字法等,这些对练好字也都很有帮助。

问题一:我想学毛笔字,初学者毫无基础,我应该怎么学起呢? 现在的方法是先买一本讲基本笔画的书,了解笔画的写法,再买一本帖子,要摹本学习时先学各种笔画的写法,再学习框架结构,要注意分析字的每一笔是怎样下笔和收笔的,笔画之间是怎样结构的,分析好之后,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下笔,这样最见效可以不用描红,直接临帖就行在你的水平有一定程度之后,要抛开帖子去练,这样会写出自己的风格切记要持之以恒在你达到一个程度之后会有一段时间觉得没什么进步,这时千万不要放弃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初期在于模仿,当你初具字形之时,你就可以找自己的意境了
基础打好是谁都知道的,例如,笔画,,,这都是废话。最重要是怎么学,学什么,你呀,就听我的,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带详解的,练笔划。认真体会每一笔,就连多宝塔碑就行,这是中国楷书的最高丰碑了,最标准,最美。如果你想认真学,就练楷书至少3年,然后再连王羲之的草书,隶书。先扎马步,别地,一学就会。听我的没错。我就是这么来的。现在是德艺双馨艺术家了。。。。。。。顶我啊。
修改回答
修改回答

问题二:想练毛笔字,初学用什么毛笔好? 用笔要看你写什么字,写大的楷书字用羊毫,写小的楷书字或行书字用狼毫,写篆书用长锋的羊毫,写隶书用兼毫,最好先练楷书。

问题三:怎样才能练的一手好字 怎样快速练好毛笔字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问题四:想练毛笔字,怎么入门 怎样练书法
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
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不可 中途懈怠。
(二) 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
(三) 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
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逐步进笔,不可好高务远,欲速则 不达。要大好书法练习的基础。
(四) 碑帖的选择
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 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成为书法大师。
三: 临摹字帖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字帖
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临摹的字帖有两种,一种是毛笔字帖,一种是钢笔字帖。学习钢笔书法,应临摹钢笔字帖,临摹毛笔字帖的效果也很好。因为毛笔字帖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另外,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而钢笔笔迹比较尖细,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2:临摹字帖的方法
(1)挑选字帖:
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
(2)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 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3)仔细读贴
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4)背、核、用 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 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5)博采众家之长
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

问题五:初学者练习毛笔字应该注意什么 一、先练握笔姿势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从里向外用力顶住笔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写字体的大小、悬肘或悬腕,以及坐立姿势来决定。
食指――食指压住笔触,指甲左侧和第一关节同时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压。
中指――向内压住笔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笔管的内外两侧同时内用力压紧。
无名指――无名指是协助大指从内下方托住笔管。
小指――小指在无名指后面加强了托顶的力量。功力浓厚时,单独使用中指和无名指即可钳住笔管。
二、从笔划开始练起(横竖丿丶点折),不要认为简单而觉得好笑,这是练毛笔字打好基本功。然后再循序渐进,穿插带笔划的字进行练习。如“三、王”练的是横划;“十、川”练的是长横,悬针竖,竖弯丿,垂露竖。以此类推!
三、中楷练熟后可以穿插练大字,把中楷放大几倍写,也就是练胆。再练小楷,练心。这样都练得差不多了,可以临古诗帖。之后练行书、隶书、篆书。稳步进行练习!

问题六:初学者怎样练好毛笔字 20天写一手好字 20天是写不好毛笔字的,只能说特定的某一些字可以写的好看点。这是需要长期学习的功夫。

问题七:初学者怎样写好毛笔字? 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来的字。怎样才能写好毛笔字,这是一个大问题,这里只能是概念性地作些提示。
对成年人来说,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找一种自己喜欢的字体,买一些名人字贴,多多练习;重点是练好字的间架结构,否则,笔划写得再好,字的结构写不好,毛笔字也就写不好。先练基本笔划,再练习间架结构,而且,后者是重点,这是最需要时间和悟性的,也就是说要多练加多思考、多总结,就会不断提高。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首先说说执笔。苏东坡曾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只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了。
其次说说笔法。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 “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再来说说结字。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更加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是顺眼的;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学好毛笔字最好还是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了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一定基础。而临帖是练好毛笔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也是写不好毛笔字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言说得好:“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大家能够按写字的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就会学有所成,写出一手有功底的毛笔字
≯ω≮烯 回答采纳率:283% 2008-08-06 16:05
检举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

问题八:如何自己一个人练习就把毛笔字练好,我需 练习毛笔字第一步要培养兴趣,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步才快。第二步就是要临摹,这里面最终要的是临摹哪种字体很重要,如果立志成为书法家或想在书法上有所造诣,一般是先学楷书。楷书基本功扎实程度直接决定后期书法水平的提高程度。历代大书法家楷书功底都十分扎实。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中,最适合初学者临摹的是颜体或者欧体,二者法度严谨,适合初学者掌握书写规律。赵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楷”,有很多行书的因素,所以笔法灵活,初学者如果功力不强,临摹赵体很容易陷入萎靡华丽之风。再有,不推荐柳体的原因是历代临摹柳体成名的大书法家很少,这样的话练习柳体过程中不易从别处吸收借鉴。第三步就是刻苦的临摹了,临摹过程中不能 *** 之过急,要讲耐心,必须坚持而且要刻苦,临摹的字帖不要求多,要求精,一个字帖练习3、5年后规律就在心中成行了。还有练字一定要以字帖为准,先求像,再求笔画细微变化,可先写大字,再写小字。最后,平时多看看名家临摹字帖时的写法,多总结心得体会,祝你早日成功。

谢谢邀请!

对于练字怎么才能出体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做为一个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如果能坚持师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练出(写出)自己的书法风格是有可能的,但练出自己的“体”,成功率几乎为零。

(上图为王羲之《兰亭序》局部。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都没有称过“体”,通常叫他们的书法为“二王书风”。“二王”的字都没称“体”,其他的书法家的字就更没资格称“体”了)

书道内的人都知道,汉字演变和发展到现在,已有五种书体已固定下来,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这五种书体,才真正叫做“体”。至于这五种书体中的风格,那就多了,但是,无论这五种书体的风格再多,也不能称之为“体”,如果有人硬把某个人的书法风格叫做“某书体”,那就太无知了。这些叫法,也只能是有的人随口一说,而真正入纸、入史时,是不会这样写的。比如,有的书法爱好者和挂名的所谓的书法家们,称欧阳询的楷书为“欧体”,称颜真卿的楷书为“颜体”,称柳公权的楷书为“柳体”,称赵孟頫的字为“赵体”,称启功先生的字为“启体”,等等,这些叫法都是不科学,不规范的。准确的说,欧阳询的楷书应叫“欧楷”,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应叫“颜楷”和“柳楷”,启功的字应叫“启功行书书法作品”。田英章的楷书也不能叫“田体”,只能叫“田楷”。

(上图为卢中南的楷书作品。卢中南的字,通常称之为“卢中南的楷书作品”,而不是叫“卢体”字)

关于题主提出的问题,其本意应该是“练字怎么练才能出帖呢”而不是“出体”吧。如果是练字如何出帖的话,可以这样做:坚持临帖,对临到五六分像时,可尝试背临和意临,达到七分像时,再加上三分自己的个性,就成为题主自己的书法风格了,而不是成为自己的“书体”。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人们通常叫“张继的隶书作品”,而不是叫“张体”)

根据题主的这个问题的提法,建议以后须用道内专业术说话,而且要把所提的问题说清楚,描述清楚,以便答题者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对于异想天开的问题,还是不提出的好。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还自创了叫“启体”的书写字体。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启功 书法字体 ,希望你们喜欢。

启功书法字体欣赏

启功书法字体1

启功书法字体2

启功书法字体3

启功书法字体4

启功书法字体5

启功书法是什么字体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还自创了叫“启体”的书写字体。所以他关于书法也有很多认识。尤其是启功谈书法尤为出名。

谈到书法,必定要说用笔,因为这是书法的基础。启功谈书法时也有谈过关于书法的用笔之事。他说用笔在书法中很重要,是构成书法艺术的主要的要素。尤其是隶变之后的汉字,它们都是由不同性质的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被称为点画,它的种类不多,但是变化多样,所以也很复杂。书法的书法主要是点画的写法和艺术形态。这些点画都有属于自己的书写要求,所以点画的写法都有自己的运笔方式和技巧。这些不同就构成了书法的总体不同,是各种书法的特色所在。

另外启功谈书法时也谈过书法学习的几个问题,主要是反映了书法的重要性。第一,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写字就是将语言记录下来,而将其记录下来,要让人们共同认出来,出来语句顺序,还有书法,书法的统一也是人们通过文字交流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二,书法是艺术又是技术。之所以称为艺术,是因为书法本身就很奇妙,而且它也很美观,但是要将其写的美观,写得称得上是艺术,那么就必须要有技术;第三,书法一直在被人们抬高。书法的重视跟科举有关,后来又有人将书法与 其它 艺术理论相结合,这就使书法提高了很多,最后甚至是达到了思想潮流的高度。他又谈论了关于流派的一些问题,这里就不细讲了。

对于不懂书法的我来说,启功先生关于书法的种种言谈只能了解一二,不敢多说。

启功书法特点

启功是我国当代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 教育 家、鉴定家和国学大师。启功于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他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世孙。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过教授,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名誉会长。启功先生2005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启功一生大部分时间专注书法创作,独创一种书法字体,起名启体。启功的启体书法独具一格,展现了启功在书法创作上的特色。启功书法特点鲜明,字体的重心不放在我们学习时用的传统米字格的中心位置,启功而是放在距离中心不远处的四角。

启功书法特点可以用清、正、刚、秀、和、天、润、雅这八个字来形容。启功书法特点之一清,就是字体清楚、干净、笔画清劲、结构清秀、章法明了、让人看着神清气爽。启功书法特点之二正,是指字体正确、字体端正、思路方正等。启功书法特点之三刚,是指笔画刚劲有力、刚柔并进、字体字形刚健。启功书法特点之四秀,是指字体秀丽、秀美、给人亭亭玉立的字美之感。启功书法特点之五和,是指字体粗细和谐美丽、笔画节奏和谐有序。启功书法特点之六天,是指字体天下唯一,这是独特的字体创作。启功书法特点之七润,是指字体匀称含蓄、温润如玉。启功书法特点之八雅,是指字体文雅、优雅、有品位、高雅。

启功书法特点是启功对书法创作的深厚修养从而得出的独特和别具一格的自我特色。

启功的性格

很多人好奇启功的性格如何,下面将为大家答疑解惑。启功先生是个好性子的人,给人感觉很恬淡,他面对事情总是有一颗平常之心,而且生活态度也很乐观,在生活中,他也是幽默之人,而且也宽容大度。

就启功先生生的病来说。当他面对重病时,人人都为他担忧,他却笑着对大家说,现在生病了,虽然身体难受,但是还能说话,之前有消息来,一看竟然是阎王摆了酒宴,要请他喝酒。他这种将生死都看得很平常的心态,是他乐观的体现。他把死亡看成是去赴宴,启功的性格这样的豁达乐观,是常人所没有的。

启功先生喜欢和年轻人交谈,在交谈中,经常都会传给那些年轻人欢笑声。在他生病期间,他谢绝见客的 方法 也很独特,他说“熊猫病了”。甚至在病床医治病痛之时,他都可以淡定地作诗。这些都是他平常心的体现。

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很有价值,所以一些人为了挣钱,做了一些假冒启功先生作品的字画。甚至还开成了铺面。启功先生知道有关于他的假冒字画的店面存在时,就亲自到那里一幅一幅地很认真地看,当时有人问,是他写的吗他说,比他写的好。面对这样的事,他并没有生气,他很宽容的说,人家用他的名字,是因为看得起他。这就是他的宽容大度的性格。

我想启功的性格如此恬淡,和他写书法是分不开的,书法本就是能静心之事,时常写书法是可以修身养性的,所以启功先生有着如此好的性格。

启功四大弟子是谁

启功四大弟子是谁,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蛮有争议的。因为启功先生就没有对外说过,自己有弟子。但是通过多方查询,可以说有那么几个人,确实可以算是他的弟子。

有人说,启功从来没有对外宣称过自己有弟子,所以他就没有什么弟子,如果非得说谁是他的弟子,所有学习“启体”的人都是他的弟子。其实学习“启体”的人不能算是启功先生真正的弟子,他们只是在临摹启功先生的字体而已。而弟子应该是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不仅仅是学习他的字体,还要受过他的指点与教授。根据这个标准,有四个人是可以称得上为启功先生的弟子的。

启功四大弟子是谁呢,首先是一位名叫贾鸿声的先生。他居于启功先生四个弟子之首,他六岁开始学习书法,比较擅长楷书。他在启功先生对他的影响的基础上,又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所以他的作品每一幅都可以做到在字体和章法上有所不同,每一幅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然后是一位名叫张世忠的先生。他从小就很喜欢书法,所以小时候就得到了启功先生的指点,并且还跟着启功先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他临摹了多种字体,最主要的还是行书。他也受过多名书法大家的指点,由于功底比较稳,所以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其作品有“高山坠石”的特点。

另外一位是丁广茂先生,他也同样是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主要的方向是行书,他虽然从事飞行工作,但还是努力学习书法,而且受到启功先生的指点。还有一位是赵仁珪,虽然他与书法没有什么大的联系,但是他在大学的硕士导师就是启功先生。所以也算是启功先生的弟子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3364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