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为什么要进行磁盘的分区

Linux下为什么要进行磁盘的分区,第1张

一、先从整体上说说说分区的好处: 1.数据安全:         主要方面:只用一个分区,若遇到系统需要重装或者分区需要进行格式化等,原有的重要文件无法在本硬盘保留,而若提前进行了合理分区,则用户数据不会收到影响         次要方面,我们知道,同等外部条件下,读取越频繁,磁盘越容易受损,我们把读写频繁的目录挂载到一个单独的分区,可以把磁盘的损伤控制在一个集中的区域。 2.效率(针对目前常用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方面还不太了解):         主要方面:分区将数据集中在某个磁柱的区段,当有数据要读取自该分区时, 硬盘只会搜寻相应区段,有助于数据读取的速度与效能的提升! 一、先从整体上说说说分区的好处: 1.数据安全:         主要方面:只用一个分区,若遇到系统需要重装或者分区需要进行格式化等,原有的重要文件无法在本硬盘保留,而若提前进行了合理分区,则用户数据不会收到影响         次要方面,我们知道,同等外部条件下,读取越频繁,磁盘越容易受损,我们把读写频繁的目录挂载到一个单独的分区,可以把磁盘的损伤控制在一个集中的区域。 2.效率(针对目前常用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方面还不太了解):         主要方面:分区将数据集中在某个磁柱的区段,当有数据要读取自该分区时, 硬盘只会搜寻相应区段,有助于数据读取的速度与效能的提升! 另一方面,磁盘不同区域(内圈与外圈,)的读取速度是不同的,磁盘越大,差别越明显,通常将读写频繁的目录挂载到读取速度更快的区域(总体来说,是推荐外圈),不常使用和变更的数据放在稍慢的区域将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关于外圈与内圈,个人觉得比较简单清晰的解释: 外圈有更强的数据吞吐能力,即单个大文件读写速度更快。 内圈有更短的寻道时间,即多个小文件读写速度更快。 但就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用的硬盘而言,在系统启动方面,速度提升一倍带来的收益比寻道速度提升一倍带来的收益更大。(毕竟不能像固态硬盘一样将寻道速度提升几百倍而引起质变)        二、哪些是必要的: 关于Linux分区,根据系统的应用环境不同,必要的分区是有不同的,下面把一些比较赞成单独分区的列出来(按优先级排列): 1.根目录(/),必须挂载到分区! 2.家目录(/home):非常建议挂载的单独分区! 3./SWAP(交换分区/虚拟内存):根据本机内存决定 若本机实体内存较大,而且系统应用环境对内存需求不高(如本机内存有4G,而只是用于日常练习),可以不需要该分区。若本机内存不能满足需求,建议设置SWAP分区 用户文件所在目录 4./var和/tmp:对于负载较重的服务器,应该挂载到单独分区 /var主要存放变更频繁的数据,如日志文件等 /tmp主要存放临时文件, 5./usr或者/usr/local:需要编译大量软件,希望重装系统后不再重新编译时,建议挂载到单独分区 6./boot:现在一般不需要挂载到单独分区 7.其他···

LINUX与WINDOW不同,LINUX没有分区的概念,只有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即使物理上进行了分区,也要把物理分区挂载到某一个文件夹上去,进入系统后,才能通过这个文件夹查看读写这个文件夹里的文件。

如果不挂载的分区,就是说物理分区没有跟文件夹建立关系,在进入系统后是看不到,也就没有办法使用了。

具体可以在网上查一下LINUX分区的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083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