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常见的分区类型有哪些?

linux的常见的分区类型有哪些?,第1张

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

linux最少需要两个分区,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

1、第一个是引导分区,用来安装UEFI等引导信息,通常用Ext2、Ext4的格式;

2、第二个就是安装系统和储存文件的Ext4格式分区;

3、第三个就是专用于与内存交换数据和作为缓存使用的SWAP分区。

扩展资料

1、s -l命令以详情模式(long listing fashion)列出文件夹的内容。

1、ls -a命令会列出文件夹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开头的隐藏文件。 注意:在Linux中,文件以“.”开头就是隐藏文件,并且每个文件,文件夹,设备或者命令都是以文件对待。

2、lsblk  lsblk就是列出块设备。除了RAM外,以标准的树状输出格式,整齐地显示块设备。 lsblk -l命令以列表格式显示块设备(而不是树状格式)。 注意:lsblk是最有用和最简单的方式来了解新插入的USB设备的名字,特别是当你在终端上处理磁盘/块设备时。

3、uname  "uname"命令就是Unix Name的简写。显示机器名, *** 作系统和内核的详细信息。  注意:uname显示内核类别,uname -a显示详细信息。

分区就是把一片空间分割成多块,文件系统就是分区(或者别的空间)里放的东西。

分区是将块设备按照其物理地址分成若干区域作为可独立管理的子设备,分区只是划分了块设备的地址空间,只是一种静态划分,分完就完了,没有更多作用了。

Linux系统分区方式

常见的两种分区表现形式

MBR分区表:最大支持2.1T磁盘,最多支持4个分区,支持32位和64位系统

GPT分区表:全局唯一标示分区表,支持9.4ZB,理论上支持的分区数没有限制,只支持64位系统。

虽然GPT是一个较新的分区机制,解决了MBR很多缺点,但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还是MBR分区方式。MBR最多有4个分区,分区类型有三种:

1、主分区

2、扩展分区

①最多有一个

②扩展分区+主分区数最多不超过4个

③不能写入数据,不能格式化,只能用来包含逻辑分区

3、逻辑分区

①包含在扩展分区内,可以有多个

②扩展分区至少要包含一个逻辑分区

Linux分区的命名--/dev/xxyN /dev/ 这个字串是所有设备文件所在的目录名。因为分区在硬盘上,而硬盘是设备,所以这些文件代表了在/dev/上所有可能的分区。

xx分区名的前两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通常是hd(IDE磁盘)或sd(SCSI磁盘)

y 这个字母标明分区所在的设备。例如,/dev/hda(第一个IDE磁盘)或/dev/sdb(第二个SCSI磁盘)

N 最后的数字代表分区。前四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使用数字从1排列到4.逻辑分区从5开始。

例如,/dev/hda3是在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dev/sdb6是在第二个SCSI硬盘上的第二个逻辑分区。

所以你说的第二块SCSI硬盘应该是/dev/sdb,数字就要具体分区的情况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2811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