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 如何分层

程序设计 如何分层,第1张

应用软件的设计应该采用分层设计。

分层的程序设计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层间松散的耦合关系,使得我们可以专注于本层的设计,而不必关心其他层的设计,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设计会影响其它层,对提高软件质量大有裨益。而且分层设计使得程序结构清晰,升级和维护都变得十分容易,更改层的具体实现代码,只要层接口保持稳定,其他层可以不必修改。即使层的接口发生变化,也只影响上层和下层,修改工作量小而且错误可以控制,不会带来意外的风险。

要保持程序分层设计的优点,就必须坚持层间的松散耦合关系。设计程序前,应先划分出可能的层次,以及此层次提供的服务和需要的服务。程序设计时,应尽量保持层间的隔离,只是使用层归档提供的服务。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为例加以说明。这个应用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银行间跨行的电子票据交换,即甲行输入票据信息,提交到中心清算后转发给乙行。传输的票据信息使用某种可扩充的规范化报文,通过建立在TCP/IP上的MQ传输通道传输,传输中提供端到端加密处理。

首先,分析应用的典型流程。不难知道,整个应用主要流程是业务处理(输入数据),提交通信,报文组织,MQ报文传输,解析报文,业务处理(清算或票据打印)。明显地,MQ传输与具体传输的内容无关,可以作为独立的一层。报文的组织方式,只和对端报文的解析方式有关,和具体的业务处理无关,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一层。具体业务处理作为独立一层。于是,整个应用分为三层:业务层,报文层,通信层。业务层负责业务数据的处理,报文层完成业务数据交换格式组织,通信层完成报文的传输。其中业务层处于顶层,通信层处于低层,报文层处于中间层。

然后,分析各层提供的服务。通常定义服务,均指下层为上层提供的可使用的功能。

通信层提供报文传输,必然提供发送Send和接收Recv两个功能。它不关心具体的报文内容是什么,也不关心报文格式是什么,因此传递给Send/Recv的参数只能是字符串或文件名。通信层还需要知道报文传输给谁,因此还需要提个参数接收者Receiver。此外通信层可能提供优先级服务,则上层还可以设置一个传输优先级,等等。为此,我们设计一个接口结构,用于报文层和通信层交换数据,结构定义如下:

struct MQMessage

{

// 发送方

// 接收方

// 优先级

// 报文内容

// 报文类型(文件/缓冲区)

// …. 其他的定义

}

再设计两个函数,用于收发报文:

Send(MQMessage & msg)

Recv(MQMessage & msg)

报文层需要发送数据时,组织好报文内容,填写MQMessage结构,然后调用Send()将报文发出。通信层分析MQMessage结构,采取合适的方式将报文内容发送到对端。对端通信层收到报文后,进行必要的报文内容组织,填写MQMessage结构,返回给报文层。报文层分析MQMessage结构,获取报文内容。

报文层完成报文组织,就必然提供报文封装和解析两种服务。如果有多种报文格式,则每种格式都需要提供相应的封装和解析服务。它不需要知道业务数据内容,业务层也不需要知道报文的组织形式。下面假定报文格式为:{字段名=字段值;字段名=字段值;…}。报文层提供函数供应用添加字段名、字段值和通过字段名获取字段值,还提供一些必要的管理函数,象这样:

AddField(FieldName,FieldValue) -- 增加

GetField(FieldName,FieldValue) -- 获取

SetField(FieldName,FieldValue) -- 修改

DelField(FieldName) -- 删除

这样,应用层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地设置或获取报文具有的内容。应该注意到,由于报文层不关心字段值的含义,因此全部的FieldValue都需要转换成统一的格式,即字符型。完成封装后,应用层还需要将报文发出,因此报文层还需要提供两个函数:

Send() 发出当前的内容

Recv() 接收一个报文

应用层调用Send()时,报文层将当前设置的字段按报文格式封装成一个串,再调用通信层将这个报文发出。应用层调用Recv()时,报文层调用通信层接收一个报文,再将其解析,供应用层获取。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系统基本的结构设计和接口设计。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分层的程序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层和层之间通过接口相互访问。层接口是其功能的最小集合,即接口应该尽量的小。

2. 层功能是彼此独立和内敛的。不同层提供的功能不重叠,各不相同。例如报文层决不修改数据库,通信层决不解析报文,等等。同样, *** 作相同数据的功能一定在同一个层中,决不会散列在多个层中。

3. 不垮层访问。如应用层不直接访问通信层。如果应用需要发送不必编码格式的报文,如字符串,则应扩充报文层接口,提供没有格式的报文,而不是应用直接调用通信层传输。

这是由于这些特点,才使得层间分界线十分明显,层间耦合关系松散,才使得分层设计的优点得到体现的

MVC设计模式,M为Model 即业务逻辑层,所有的业务逻辑的代码都在Model层中,在servlet中或Struts中的action里new model类产生对象进行业务逻辑运算

V为view即表示层,用于显示界面,主要是用servlet和JSP产生可以看到的JSP页面,来显示信息

C为control即控制层,控制每个业务逻辑运算完毕后的跳转方向,是配置文件

一般当程序比较大、功能比较繁多,需要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时候,才会进行分层。分层的好处是可以将应用与硬件剥离,当硬件发生变更(移植,设计更改)时只需改动底层以及少量中间层;当需求发生变更时只需改动上层以及少量中间层。

底层一般是直接访问硬件的接口,以串口而言如寄存器 *** 作函数;中间层一般是在底层与上层之间进行数据及信息的转换,以串口而言如封包/拆包/消息产生/消息响应;上层一般面向应用,在很少考虑硬件实现的前提下以通用的方式实现所需的功能,以串口而言如printf。

分这么多层是为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人员可以同期工作的原因。比如说,底层就雇佣一个特别熟悉芯片和硬件的人做,中间层大概要找比较熟悉应用的人来把硬件功能来做扩展,应用层就随便抓一把人来开发了。

这样,多个项目可以公用一个硬件层,有两到三组中间层的支持工程师,然后每个项目各有一组应用工程师就好了。51也可以这样做,这和效率无关,层做得好,执行效率不会影响很大,开发效率提高很多。

扩展资料:

单片机的应用:

1,通用专用:

这是按单片机适用范围来区分的。例如,80C51是通用型单片机,它不是为某种专用途设计的;专用型单片机是针对一类产品甚至某一个产品设计生产的,例如为了满足电子体温计的要求,在片内集成ADC接口等功能的温度测量控制电路。

2,线型应用:

这是按单片机是否提供并行总线来区分的。总线型单片机普遍设置有并行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这些引脚用以扩展并行外围器件都可通过串行口与单片机连接,另外,许多单片机已把所需要的外围器件及外设接口集成一片内,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不要并行扩展总线,大大减省封装成本和芯片体积。

3,控制型应用:

这是按照单片机大致应用的领域进行区分的。一般而言,工控型寻址范围大,运算能力强;用于家电的单片机多为专用型,通常是小封装、低价格,外围器件和外设接口集成度高。 显然,上述分类并不是唯一的和严格的。例如,80C51类单片机既是通用型又是总线型,还可以作工控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696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