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祭祀有哪些仪程?

我国古代祭祀有哪些仪程?,第1张

明清时祭祀的礼节日益繁复,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各种礼仪制度日益完善,祭祀的大典礼仪与程序规模越来越宏大,场面也更加隆重。祈谷典礼的主要目的是祈祷农业丰收,每年的典礼都在天坛的祈年殿举行。

祭祀前一天,皇帝要到皇乾殿上香行礼,用龙亭将"皇天上帝"牌位及皇帝祖先牌位,恭请到祈年殿内。然后,再到神厨、神库视察祭祀物品的准备情况,巡视完毕后,返回斋宫戒斋。

祭典当天的日出前七刻,天坛的斋宫鸣钟,皇帝出斋宫至具服台更换祭服,经祈年门进祈年殿,立于龙凤石南侧拜位。而王公大臣的陪祭拜位设于殿门外,文武百官的拜位设在坛台之下。

此时,皇帝向"皇天上帝"牌位,行三跪九拜礼,百官随之叩拜。

·祈谷典礼的祭祀有九项仪程。

第一项仪程为燔柴迎帝神,赞引官唱赞《燔柴迎帝神》。燎工将一整只犊牛置于燔柴炉口,将敬献上帝的牺牲毛血掩埋在瘗坎里。

此时,乐官高唱《乐奏始平之章》,由73人组成的中和韶乐乐队开始奏乐,钟鼓齐鸣,气势非凡。皇帝到上帝位前,一上描金龙沉炷香,二上捧瓣香,然后依次到列祖列宗神位前行礼。

第二项仪程为奠献玉帛。皇帝将圆形苍壁敬献给皇天上帝,这是祭祀礼仪的重要标志之一。然后,将祭祀用的玉帛敬献给皇天上帝,再依次将祭祀先人用的玉帛敬献给列祖列宗。

第三项仪程为进俎。由执事人员将犊牛放入俎内陈放在神位前,由浇汤官将滚烫的汤水浇到犊牛身上,一时间淑气四溢,以馨亨皇天上帝、祖宗。

第四项仪程为初献敬酒。司爵官将醴酒奉给皇帝,皇帝将酒献于皇天上帝,第一献放置于神位前中间的位置上。与此同时,舞生起舞,先舞武功舞。皇帝献给上帝的酒陈放在供案后,乐舞停止。

接着,读祝官朗读祝文,祈谷祝文大致内容是:某年月日嗣天子某谨告皇天上帝,我承上帝之命统有万方,人民希望生活安定。

现已到奏,春耕开始,我诚恳地准备迎接上帝降给的幸福。

谨率领百官用玉帛、犊牛、粟、枣、米谷、俎肉、蔬菜等物恭祭。

请祈风调雨顺,谷物丰收,三农仰赖。并请我祖先来奉陪。

请神接受敬意。

读祝官朗读祝文后,乐奏舞起,皇帝依次为列祖列宗敬酒。

第五项仪程为平静献。皇帝将第二爵醴酒献给皇天上帝,然后依次献给祖先。献酒时,64名文舞生手执羽龠,跳起文德舞。

第六项仪程为终献敬酒。

第七项仪程为撤馔。执事人员将馔盘内供品从坛上撤下,依次送往燔柴炉及燎炉准备焚烧。

第八项仪程为望燎。皇帝到望燎位观看焚烧过程。所有献给上帝及列祖列宗的供品,分别送入燔柴炉及燎炉内焚烧,以示虔诚。

祭天典礼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从明时到清初,演变为圜丘祭天、孟春祈谷,皇帝均从天坛西外坛门进入,至清乾隆十六年,又新开了一处外坛门。从此,这两门有了分工,即皇帝祈谷仍走原来北边的门,而冬至祭天则要走新开的南门。

祭天时,在天坛圜丘上层北面设圆形蓝缎幄帐,只供皇天上帝神位。两侧设长方形幄帐,供皇帝列祖列宗配位,其余日、月、星辰、雷、雨、云各从位设帐于中层两侧供奉。每年冬至那天的日出前,皇帝都来此致祭。

皇帝到圜丘祀天,需先在坛东南的幕次内更换祭服,还要脱去鞋子,然后才能登坛行礼。其他如导驾、赞礼、读祝、陪祀、分献等官员,也都一律脱鞋后,方可登坛供事。

至于坛下的协律郎、乐舞生们,虽不能登坛,但也都是要脱鞋后就位执事。祭祀终了,再重新把鞋穿好。这一制度,从洪武八年起实行至嘉靖十七年,即明代重又恢复"天地分祀"之后,才取消。

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附录)。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如此大的活动量对帝王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所以皇帝到年迈体衰时,一般不亲诣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为行礼。如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全部由亲王、皇子代祭。

祭地现场的纪律要求极严。皇帝经常旨渝:陪把官员,必须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闲人偷觑,不许紊乱次序。否则,无论何人,一律严惩。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五月甘四日,因恭修皇祗室内乾隆皇帝之神座,而派遣成亲王代行祭告礼。由于成亲王向列圣配位行“终献”礼时,亲。乱了先东后西之次序,事后被革职退居宅邱闭门思过,并罚扣半俸10年,照郡王食俸。此例可见君王对祭地礼仪之严肃认真。 祭祀结束后,按制度规定要向有关官员分赐食肉,叫“颁胙”。祭前,由太常寺负责登记造册,并发给胙单,(取肉证)至各衙门。,祭毕,各衙门持昨单各自到祭所领取。据记载:宗人府、内阁各10斤,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乐部、京[]道各7斤,太常寺蛮仪卫、詹事府、顺天府、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六科五城各5斤,翰林院、起居注、国子监、太医院、钦天监、中书科各4斤。 祭地对平民百姓并无好处,特别是大兴、宛平两县既要派驻坛户守坛,又要负担200多名厨差役夫,还要摊派祭祀所需的杂费银两。当然,对这两县的官员来说,倒是件有名有利的大好事。

殿内分别置香案、设香炉、蜡台等贡器,主殿香案北侧设贡桌,陈设酒醴、贡果、糕点、杯箸;东南侧设小贡桌,放香炉、鞭炮等.乐队、乐工设东墙位置。

祭祖程序如下:

一、主持、礼宾进入岗位,做好祭祖准备,负责组织整个祭祖活动.

二、祭祖者恭临殿前:祭祖团选一名代表为主祭人,带领全体陪祭人员列队进入祭祖区。

三、安氏宗亲祭祖典礼开始。全体肃立(所有祭祖人员向前跨半步,脱帽、鞠躬、肃立)。主祭人一人换装。(主祭者换红色唐装)

四、祭祀

(一)奏乐

(二)鸣炮

(三)击鼓 (击鼓十一响代表“全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安氏族人” )。

(四)鸣钟

(五)拂尘 (由执事拂尘)。

(六)上香(由四名礼宾带领众祭祖者醒香、捧香、纳香、行叩拜礼)。

(七)行三献礼(礼宾先生行礼、乐工奏乐)。

通赞:向祭者班齐,陪祭者序立主,祭者就位。

引赞:就位。

通赞: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

通赞:参神。

引赞:诣香案前,就位、跪、上香、受爵、酹酒、祭酒、奠爵、叩首、起、复位。

通赞:进鱼米。

引赞:诣酒樽到神位前,就位、跪、上香、受爵、酹酒、祭酒、奠酒、奠爵、叩首、起、复位。

通赞:行初献礼,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

通赞:读祝文。

引赞:诣香案前,跪。

通赞:读祝文。

陪通赞:叩首、起、复位。

礼通赞:行亚献,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行终献礼,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撤馔(此时,两位向祭生各端一碟时食回来,放在院中香案上,揖、叩首、复回原位)。

通赞:点茶(此时,两位向祭生各端一碟糕点,贡在神案两旁,叩首,复回原位)。

通赞:告礼成。

引赞:礼成。

通赞:辞神。

陪通:跪、叩首、起。

通赞:执祝生捧祝,执爵生捧爵,执杯生捧杯(均放在香案上)。

焚祝文(主祭者焚祝,并奠酒)。

引赞:各移燎位(此时,祝文捧在贡桌上,将祝文放在香炉上,用黄钱、香烛、酒礼,鸣炮)焚祝。

通赞:望燎,送神。

五、祭祖仪式结束,游宫开始。

备注:主持穿红色唐装、礼宾穿深蓝色唐装、主祭者穿红色唐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7164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9
下一篇 2023-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