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整地描述一朵云?——云朵命名指南

如何完整地描述一朵云?——云朵命名指南,第1张

本文食用说明及适合人群- 适合对云朵分类已经有大概了解,知道卷云、高积云、积云等常见云种

观云有什么用吗?这是常见的两个问题,如果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的话,回答很简单,没用。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可以让生活和自己都变得更有趣更丰富。举个例子,学会识云之后,在旅途里就算遇上各种多云/阴雨天,你也可以期待某些奇妙云朵的降临,而不用总是期待着阳光蓝天了。对赏云者来说,从此没有了「坏天气」。以下,enjoy :)

引言

跟自然博物领域里的其他种类一样,天上的云也有自己的分类体系,其中又分国内和国际两套体系。如中国的一套就是三族十属二十九种云,而国际云图则更加全面了。

以这张云图举例子,如果以国内的命名方式的话,那就是透光高积云。而以国际云图的规则来命名的话就是 altocumulus stratiformis undulatus translucidus perlucidus ,翻译成中文就是漏隙透光波状成层状高积云。名字看着是比较吓人,但相比较于国内的云朵命名方式,国际云图的命名方式对云朵的定性更准确,甚至不用看到云图,你就能想象出云的大概样子,这就是这些修饰词的奇妙之处。经过长时间的对云朵的识别学习之后发现,还是用越完整越规则的体系更容易上手,且不会发生迷惑,因此本文会以国际云图的分类体系鉴别云朵。

云朵分类

首先按高度分,云朵可以分为三族,分别是低云族、中云族、高云族,对照信息图里可以看到每一族又都包含若干种云,总共为十种云。其中要稍微留一下的是,「高」字头命名的云朵,比如高积云、高层云,其实是属于中云族,这个慢慢就会习惯了,新手可能经常会搞混。

除了这最基本的十种云以外,还有 34 个用来更加完善的描述云的拉丁词汇,其中包含 15 个亚种(Cloud Species), 9 个变种(Cloud Varieties),11 个补充特征( Supplementary features),4个附属云(Acessory clouds)和 5 种其他种类(Other Clouds )。

看到这里有人又要害怕了,怎么多东西哪里记得住哇,所以为大家制作了一张信息图,将所有的可能组合都标在上面了,只需要要像查字典一样对照查找即可。

当你稍微熟悉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云都有所有的这些附加修饰。比如 calvus cloud species,只用于修饰积雨云,即秃积雨云,而且只有积雨云这个种类有「秃」这个亚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只有积云有「浓」这个亚种(浓积云)。

懂得并理解这 34 种描述,能够与云朵的外形对应起来,这需要一些时间和练习,介绍完基本背景之后,下面就是具体的方法和练习。

云朵命名规则和方法

生物分类由大到小是 7 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云朵的命名体系也是类似,由大到小依次是 云种cloud type >云亚种 cloud species >云变种 cloud varieties >补充特征 supplementary features >附属结构accessory clouds >其他other clouds,这也是云朵命名的方法,只要依次去判定各个种类即可。

还以上面那图作为例子,云朵的命名方式即为 altocumulus stratiformis undulatus translucidus perlucidus,然而由于中文的习惯会将整个拉丁命名倒过来,更符合常用语境,即漏隙透光波状成层状高积云。

除此之外大家还需要注意两点

1 并不是每种云都需要添加修饰性词汇,比如有些云朵仅仅用「积云」和「卷云」已经足够完整的描述云朵的特征了。

2 一种云不能超过一个亚种(cloud species)修饰,但可以同时有多种云变种、补充特征、补充特征、附属结构和其他种类修饰。

假如你在鉴别和分类云朵时,当你可以明确的鉴定云种,却无法判定亚种或者变种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原则是不添加任何修饰性描述,这样可以保证你不会出错:)

云彩鉴定并非非黑即白

有时候有人会给你一张充满多种云的天空照片,或者运气好些会看到一张包含一个单独的、结构完美的云图。如果用于学习的话,显然是后者更好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天空往往是复杂的,充满了不同种类、亚种和变种。

云朵在不断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也是云这个类目区别于其他类目的最大特点。然而其他指南或者文献通常很少提及这一特征。而且在不同角度和距离,又会得到不同的鉴定。

在西边 20 公里处观察一朵积雨云,和在东边 10 公里处观察同一朵积雨云,看起来会非常的不一样。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看到的卷云和正在他们下方看到的卷云,也会不同。

这是鉴云过程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面,但也正是云识别的乐趣所在。

云彩命名练习

这一部分介绍云彩的命名思路,以两个实际的云图来介绍完整的思路。

还是以开头的云图作为例子,这是今年 9 月份北京某个午后。首先判定云彩的高度来确定属于哪一族云。根据当时周围云彩的判定,是属于中云族。中云族的话,根据上面的信息图,我们可以知道包含 3 种(Cloud Type)云,高积云、高层云、雨层云。显然这种云带有积云性状,因此是高积云 altocumulus

第二步判断云的亚种( Cloud species),继续查表可知,高积云总共有 5 个亚种,即 堡状Castellanus、絮状-Floccus 、荚状-Lenticularis、成层-Stratiformis 、滚轴-Volutus,根据云彩命名准则,每种云只有一个亚种,根据外观来看,这幅云图的亚种为 成层-Stratiformis。

第三步判断云的变种(Cloud varieties),高积云的变种比较多,总共有 7 个,复-Duplicatus 、网状-Lacunosus 、蔽光-Opacus 、漏隙-Perlucidus 、辐辏-Radiatus、透光Translucidus 、波状-Undulatus,而除了亚种以外,云可以有多种变种及其他特征,因此根据云图的性状。符合的变种有漏隙-Perlucidus 、透光Translucidus、波状-Undulatus。

第四步判断云的补充特征(Supplementary Features),高积云的补充特征有 5 个,它们是糙面-Asperitas 、落幡云洞 Cavum、波浪-Fluctus、乳状-Mamma、幡-Virga,对比外形,显然这幅云图没有这些补充特征。

再接着去判断附属云( Accessory Clouds)和其他(Other Clouds),然而高积云并没有这两种修饰性描述,因此略过。综上说是,这朵云的完整描述便是altocumulus stratiformis undulatus translucidus perlucidus,也可以用缩略简写(Ac str un tr pe),翻译成中文便是漏隙透光波状成层状高积云.

练习 2

第一步还是一样,先判断云的种类,因为这个比较特殊,所以一眼便可知道这是积雨云。第二步判断积雨云的亚种,积雨云有两个亚种,一个是秃 Calvus 、一个是鬃状 Capillatus ,秃积雨云看起来的顶部特征更像普通的积云,像花椰菜一般,因此这个的亚种为鬃状 Capillatus。

查表可知,积雨云没有变种,因此略过变种这一项,去看补充特征。积雨云共有 8 个补充特征,弧状-Arcus 、尾状-Cauda、砧状-Incus 、乳状-Mamma、墙-Murus、降水Praecipitatio 、管状-Tuba、幡-Virga。接下来就依次来鉴别这些特征。云的顶部像个砧,因此有砧状-Incus,在仔细看积雨云的底部其实是在降水,因此也有降水 Praecipitatio,除此之外变没有其他了。

第四步看附属云,共四种,Flumen、破片-Pannus、幞-Pileus、缟-Velum,都没有这些特征,略过。第五步看其他云,有火腾云Flammagenitus,这个跟火焰燃烧有关,因此也不是。

综上,这朵云的完整描述为 Cumulonimbus Capillatus Incus Praecipitatio,翻译成中文便是降水线迹砧状鬃积雨云。

最后

怎么样?看完这个思路之后,是不是觉得云彩的命名实际上就是个对照查表的过程呢?总之观云这个东西就是多拍多练多实践,自然就会来感觉了。

写完本文依然还欠缺不少关键资料,比如各种云朵的典型特征。于是又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下一步就是把这 100 多种基本组合的典型云图给找出来。倒是让我想起网站 www.zaiyunjian.xyz 的内容方向了,之前只是把一些云图给丢了上去,但内容上面缺少组织,以后可以集中把这些完整描述以及描述过程都放上去,久而久之就是个图鉴大全及学习材料库了。

最后想组建一个专门学习观云和描述云的小群,形成一个鉴云团,感兴趣的可以留言+V,暗号识云。

-END-

也许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英国有一个赏云小组叫做「赏云者协会」,他们就做一件事情——发呆看天空然后拍云。他们都是「云痴」,对收集云彩这件事情近乎狂热。

国内也有大大小小这样的赏云爱好者散落在各个平台,但我猜像我们这样认真赏云的组织可能就没那么多了。

我们是在云间,微博与公众号同名 @奇妙云朵收集 ,有专门的网站叫 在云间 ( www.zaiyunjian.xyz ),有什么也不做只拍云拍天空的微信群,有一个可以识别云彩种类的小程序叫 这是什么云 ,办过一次云彩的展览,以及出了一个小周边《2019世界奇妙云朵收集》日历和正在出的《2020 奇妙云朵收集》日历

关于赏云这件事,我们是认真的。

*** 作方法如下:

1、公众号+小程序小程序与公众号的结合后,可在公众号推文内插入文字、图片、小程序卡片等。用户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直接跳转到小程序的相关页面,形成“边看边买”的购物场景,让公众号粉丝真正成为自己的流量。

2、线下扫码+小程序小程序的“扫一扫”功能是教育机构触达线下用户的最佳工具,例如在宣传海报中加入小程序码,或者在线下宣传活动中加入小程序码,将学员引导到小程序中,此时若能够推出一些免费精品课程,学员在观看完课程后,若觉得适合自己,很可能就会进行报名缴费。

3、微信群+小程序小程序的与微信群的结合,可推动教育机构的小程序传播,实现口碑营销。当学员把小程序分享到群内,群成员就可直接点击进入。

云知识教育小程序注册账号如下。

1、首先手机上必须下载云知识APP,并点击打开云知识APP。

2、然后点击我的。再点击注册登录。

3、之后用登陆所注册的账号密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727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9
下一篇 2023-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