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本,一共几本?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本,一共几本?,第1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这个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扩展资料: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环境,具有与其他科学整合的特性,是学习者全面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教育走向信息化、产业化、民主化、经济化的支持性技术基础。

技术哲学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由经验形态技术、物化形态技术和知识形态技术等三大类要素构成。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的观点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忽视了信息技术本身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信息技术不仅应用于教育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军事、商务、咨询、运输等领域,这些应用作为教学内容的讲授是教育技术所没有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技术教育

算法设计其实就是解觉问题的办法,各种语言不一样,而写出的算法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算法都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必要再去复习必修三,如果是计算机上的算法和程序设计,和咱们课本上的差别真的很大,我建议,看到哪个算哪个,需要那点知识去查查就行了。而且咱们的必修三有点那部分设计的有点四不像的感觉,既不专业,看着也不好,如果想学算法设计,就专门学计算机专业的那本基础教材,那看着才是真有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735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9
下一篇 2023-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