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疾病的预防

野鸡疾病的预防,第1张

环颈雉俗称雉鸡、山鸡、野鸡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禽类,是目前特禽养殖业养殖数量最多的种类之一。现就环颈雉人工饲养中常见的几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做以下介绍:

(一)禽霍乱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一种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消化道感染为主要途径。

1症状:症状因流行时期不同而异。分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即在本病流行初期,此时细菌的毒力很强,雉鸡可以不显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雉闭眼不动,羽毛蓬松,翅膀下垂,脸变青紫色,异常口渴,上呼吸道里有粘液积聚,有黄色或灰白色下痢,经1~2天死亡。

慢性型:病雉消瘦,精神沉郁,粘膜苍白,有的关节肿胀化脓,跛行,有的拖延几周以后死亡。

2治疗:药物治疗有明显效果。用0.5%~1%的磺胺噻唑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服用,1~2天后死亡能显著减少,3~4天后疫情基本稳定下来。青霉素2~3万单位/公斤,加上链霉素5万单位/公斤一起注射,日肌注2次,次日即可减少死亡,连注2天死亡停止。

3预防:可接种禽霍乱氧化铝甲醛菌苗,每只肌注0.5毫升,免疫期3~6个月,但免疫效果不理想。健康的雉可用抗菌素进行预防。病死的要深埋或焚烧。患病雉污染的场地、用具、圈舍要进行彻底消毒。

(二)新城疫 该病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感染本病的主要途径。

1症状:该病突发性强,最急性病例看不出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缩颈低头,翅膀下垂,眼圈发紫,随之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嗉囊充满液体和气体,倒提起来,口流酸臭液体,常见下痢,后期可出现神经症状。

2预防:对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要按时接种新城疫疫苗。1~2周龄的雏雉应用新城疫Ⅱ系疫苗,10倍稀释,滴鼻防疫,秋季种群普遍进行1次接种新城疫Ⅰ系疫苗,以1000倍稀释,胸部肌注,幼雉0.3毫升,成雉0.6毫升。

(三)鸡痘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夏秋两季最易流行,主要是接触传染。

1症状:皮肤型主要是在皮肤和头部粘膜上形成痘疹。大约持续10天左右,而后逐渐从表皮部崩解而形成痂皮。最后痂皮脱落,形成一种灰白色斑痕。粘膜型又称白喉型,是在口腔咽喉粘膜上生成黄白色的小结节,继而结节增大融合成片,形成一层白色的假膜,因而病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随着病程进展,病雉眼睛肿胀、流脓、失明。混合型是皮肤和口腔粘膜症状同时发生,死亡率较高。

2治疗:该病目前无特效药物,只能用对症疗法,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如为皮肤型,将患部痘痂剥掉,涂5%碘酊或龙胆紫。对于粘膜型,则须将口腔和咽喉部的假膜烂斑用小刀剥离下来,伤口涂以碘甘油(5%碘酊20毫升,加甘油80毫升),剥下的假膜、烂斑不能随地乱丢,应收集烧毁,以免病毒传播。

3预防:应用汕系鸡痘弱毒疫苗接种,可以防止本病发生。接种方法为在翼下避开血管针刺接种,如接种处形成结痂,说明接种成功,免疫期2个月。雏雉接种1次,种雉接种60天后,须再接种1次。

(四)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叫霉菌性肺炎,由烟曲霉菌引起,其孢子可通过空气传播,在潮湿季节容易发生此病,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等常是此病传染媒介。急性暴发常见于雏雉,特别是1个月龄内的雏雉对其特别敏感,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雉仅是个别散发。

1症状:雏雉患病后精神沉郁,厌食嗜睡,呼吸次数猛增,伸颈张口呼吸,有时伴有下痢及鼻孔中流出脓性分泌物。有些病雉可发生眼炎,表现为在眼睑下形成黄色干酪样小球状物,有时角膜溃疡。

2治疗:对发病种群要及时找出发病原因,停止使用发霉饲料,更换发霉垫料,保持室内通风干燥。药物治疗用制霉菌素,每只雏雉日用量4~5毫克,拌在饲料中喂给。病重者可适当增加药量,并直接灌服,连用3~5天。

3预防:潮湿季节可按每只每日2~3毫克的制菌霉素预防,用3天停2天,连续使用20天。

野鸡,又名雉鸡、山鸡,极为漂亮,是凤凰的原型,最大特点就是:好看、好吃。野鸡不仅是世界公认的山珍野味,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野鸡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野鸡的饲养方法

野鸡为野生动物,生命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极强,对环境要求不高,能耐46℃的高温和-32℃的严寒,养殖技术与家鸡一样,主食五谷杂粮,用普通饲料加青草、菜叶即可喂养,可利用旧房、仓库等进行圈养或笼养。 野鸡从周龄开始到16~18周龄为育肥阶段,此阶段野鸡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

1.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玉米40%、小麦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饼15%、麸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添加10%~20%的青饲料。让野鸡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调控,方法为:

(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2)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

(3)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野鸡的疾病防治

新城疫

雉鸡和家鸡一样,对新城疫病毒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不免疫或免疫程序不科学的鸡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雉鸡新城疫病在不少情况下是由鸡传染的,尤其是家禽和珍禽混养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1.症状与病变病雉鸡表现体温升高,精神委顿、呆立、羽毛松乱、减食或废食,严重病例伸颈张口呼吸,并伴有咳嗽下痢、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有明显的脱水症状。病程稍长者出现侧身倒地、歪颈等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剖检见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腺胃黏膜水肿和乳头出血,盲肠扁桃体及肠道出血性炎症硬脑膜下呈树枝状充血和出血。

2.防治该病除加强饲养管理和综合性防疫措施外,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建议免疫程序:15日龄和30日龄分别用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免疫(按疫苗羽份使用)50日龄用新城疫Ⅰ系弱毒疫苗肌注(按疫苗羽份使用)。有条件的禽场,应做免疫监测,及时了解群体免疫水平,按计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传染性脑脊髓炎

该病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雏雉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蛋垂直传播而发病。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雏雉鸡的发病多由于种雉鸡感染后,种蛋内带毒而导致雏雉鸡出壳后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1.症状与病变该病常发生于3周龄内的雏雉鸡,尤以10~15天龄的雏雉鸡发病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大,其易感性会逐渐下降。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嗜睡,随后出现渐进性运动失调,两腿不能自主,走动时东倒西歪,不能站立,常以足关节着地,严重时呈犬坐式姿势。随着病程发展,常出现头颈震颤,尤以受惊或喂料后更为明显。多数病鸡仍有食欲,但由于不能站立,饮食困难而常被其他鸡只踏死。唯一肉眼病变可见肌胃肌层有细小的灰白区,但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其余器官无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病毒性脑炎病变和神经原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套,肌胃组织内见淋巴细胞浸润。

2.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先将发病鸡群扑杀作无害化处理,场地及孵化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由于该病常可经蛋传递,种鸡场只要曾发生过该病或附近鸡场发生过该病,都应对种鸡进行免疫接种,保护雏雉鸡。建议免疫程序:后备种鸡在10~12周龄滴眼接种鸡传染性脑脊髓炎弱毒疫苗开产前一个月肌注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病。

大肠杆菌病

该病是由多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各种龄期的雉鸡都具易感性,尤以2~4周龄的雏雉鸡易感性最高,常引起败血症死亡。此外,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营养不良和疾病等因素的应激均可诱发该病。

1.症状与病变 病雉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怕冷,挤堆食欲减少或废食,拉黄白色或绿色稀粪,恶臭。常见肉眼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2.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室内通风,坚持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对常发生该病的雉鸡场,可选取本场流行的血清型菌株制备灭活菌苗进行接种,能收到良好效果。对患病的雉鸡,多种抗菌药有治疗作用。但是要注意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为保证疗效,常通过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巴氏杆菌病

该病又称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珍禽以及野鸟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成年雉鸡,呈现急性败血症经过,常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

1.症状与病变发病初期,病雉鸡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表现精神沉郁、废食,离群独处下痢,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病程短,常于1~2天内死亡。剖检病变见皮下、浆膜和腹部脂肪有出血点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尤以十二指肠更为严重肝瘀血肿大,表面散布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2.防治 磺胺类药物及多种抗生素对该病有良好疗效。对经常发生该病的雉鸡场,在药物预防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可考虑接种菌苗,免疫效果理想。

曲霉菌病

该病又称霉菌性肺炎,是由致病性烟曲霉菌引起雉鸡常见的霉菌病。常引起幼龄雉鸡的急性暴发,成年雉鸡多呈散发性经过。

1.症状与病变病雉鸡表现精神不振,减食或不食,呆立,两翅下垂,继而出现喘气和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后期严重下痢,消瘦。部分病雉鸡还表现霉菌性眼炎,常见一侧的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物而导致眼睑凸出。眼观病变见肺脏表面有米粒至绿豆大的黄白色小结节胸腹部气囊偶见有绿色的绒毛状霉菌团块,严重病例还扩张到肝、肠浆膜及体腔壁上出现毒菌结节。

2.防治 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严禁使用发霉饲料和发霉垫料。加强禽舍的通风,减少室内空气中霉菌孢子的数量。大群治疗:每千克饲料加入50万~100万单位制霉菌素,连用7~10天同时喂0.05%硫酸铜溶液(每天上午喂,下午喂清水),连用5天。

传染性鼻炎

该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种家禽及珍禽都能感染。而近年来,雉鸡的感染率也随着饲养量的增多而升高,尤以开产前的后备种鸡及产蛋高峰期的种鸡最常发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产蛋率及繁殖力,淘汰率极高,且发生后不易在短期内清除,给正常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症状与病变病初流鼻液,随着病程发展,表现精神委顿、减食、呆立眼结膜炎,眼睑肿胀,多为单侧性,偶有双侧性,分泌物增多。病程后期严重消瘦,精神极度沉郁而衰竭死亡。肉眼病变见鼻窦和腔下窦黏膜肿胀,内充满浓稠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肺有炎症,气囊、腹腔及输卵管内有大小不等、凝固程度不同的干酪样物。

2.防治多种磺胺类和抗菌药物对该病有良好疗效。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消毒和清洁卫生工作,每天带鸡消毒一次,以净化饲养环境。对已有该病史的种雉鸡场,在种群开产前最少接种传染性鼻炎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1~2次。此外,要注意不要同场饲养鸡等家禽,避免交叉传染该病。

组织滴虫病

该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雉鸡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自然感染情况下,主要发生于火鸡,雉鸡也可感染。由于种雉鸡多在地面环境饲养,极易发生该病。

1.症状与病变 病雉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食,羽毛松乱,身体蜷缩,翅膀下垂,嗜眠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严重时粪便带血。眼观病变见盲肠肿大,形似腊肠样,内腔形成干酪样栓子肝脏肿大,表面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灶。

2.防治 加强鸡舍清洁卫生,及时清除鸡粪幼龄雉鸡与成年雉鸡分开饲养,防止带虫鸡传给幼雉鸡。由于异刺线虫卵能携带组织滴虫,因此应给成年雉鸡群,尤其是种雉鸡群定期驱除异刺线虫,对预防该病有重要意义。多种药物对该病有良好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9059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1
下一篇 2023-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