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答题格式有哪些?

初中语文答题格式有哪些?,第1张

常用的修辞手法不外乎那几个: 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对偶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用法比较相近,我们放在一起来说。

一、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形态或情态)。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经典实例: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经典实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三、排比: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经典实例: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四、对比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 XX和 XX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 经典实例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答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五、设问答题格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经典实例: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六、反问: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经典实例:

这能全怪我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七、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 经典实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八、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经典实例 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九、对偶:运用对偶,高度概括了(抒发了、写出了)……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对仗句”必然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就不能说是“对仗句”。

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对仗句”必然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就不能说是“对仗句”。

季羡林先生一篇写荷花的文字

题目是《清塘荷韵》.

看季羡林先生一篇写荷花的文字,题目是《清塘荷韵》,其中说到前人诗话中的句子“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季先生介绍说“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这是什么诗话,我没能考出来.而这认为不工的两句诗,却觉得很有意思.

不妨分析一下这两句到底哪儿对得不工.“池花对影落”,上联属于二平三仄尾的五言句型,这在唐五言诗中不算很罕见.据稻香老农的做诗机程序统计,在《全唐诗》中,有三仄尾的五言诗占五言诗总量的大约百分之七.因此五言三仄尾的诗句应不算出律.而且作为二平三仄尾句的下句,格律形式是“仄仄仄平平”,且第一字可变通.“沙鸟带声飞”,我们看看这下联的平仄,就可以知道至少从格律上来说,这两句没有对得不工的地方.要看哪里不工,恐怕还得从这两句的用词上来分析.

(对于三仄尾,以前在雅座曾有过讨论.我于三仄尾,现在有了新的认识,以后将另文贴出候教.)

可是池对沙,花对鸟,对影对带声,落对飞,一目了然,用词上实在也不能说不工.

我们一般说工与不工,无非是指音律相对与词性基本相同.可是根据上面的分析,那一联在这两方面都无不工之处.

那么回头来试着惴测一下古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季老的所指何在.季老这样写道:“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瘦.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飞,最后一接触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们可以认为这段话是季老对这句诗的阐释.正是静中见动,动而归静.一句诗,五个字,体现出的是一个空灵优美的境界.

唐朝诗人李群玉的诗《湖寺清明夜遣怀》,其中有一句是“沙鸟带声飞远天”,季老读的那本诗话中取这句的前五字来对.我想,沙鸟带声飞,该是沙滩上的水鸟扑愣着翅泼喇喇地响着,飞了起来,好象是受了什么惊吓一样?实在是和上联所造的空灵境界不和谐.

季老之意,盖在于此耶?其所谓不工者,实语境之不和谐耶?其责备求全之心,亦可敬也.

我读季老之文,既同其憾,亦复敬其苦心,乃试用古人之成句对曰:池花对影落,海月共潮生.

复思下联虽气势磅礴,而离上联之空灵境界也远.临联惭愧,不能释怀.

我的朋友,您,聪明的,未尝不见猎心喜,又何必袖手旁观?如有所教,幸何如之.

池花对影落====

去年夏初贴于逸云轩社区诗词联韵版

五月三十一日修改重发于天涯之对联雅座

六月十二日贴于北国楹联

孤峰倨坐

刚好我也做了这个,给你参考哈

function x=lindual(c,A,b)

[n1,n2]=size(A)

A=[A,eye(n1)]c=[-c,zeros(1,n1)]

x1=[zeros(1,n2),b']lk=[n2+1:n1+n2]

while(1)

x=x1(1:n2)

s1=[lk',b,A]

c

x1

cc=[]ci=[]

for i=1:n1

if b(i)<0

cc=[cc,b(i)]

ci=[ci,i]

end

end

nc=length(cc)

if nc==0

fprintf('达到最优解')

break

end

cliu=cc(1)

cl=ci(1)

for j=1:nc

if abs(cc(j))>abs(cliu)

cliu=cc(j)

cl=j

end

end

cc1=[]ci1=[]

for i=1:n1+n2

if A(cl,i)<0

cc1=[cc1,A(cl,i)]

ci1=[ci1,i]

end

end

nc1=length(cc1)

if nc1==0

fprintf('无可行解')

break

end

cliu=c(ci1(1))/cc1(1)

cl1=ci1(1)

for j=1:nc1

if c(ci1(j))/cc1(j)<cliu

cliu=c(ci1(j))/cc1(j)

cl1=ci1(j)

end

end

b(cl)=b(cl)/A(cl,cl1)

A(cl,:)=A(cl,:)/A(cl,cl1)

for k=1:n1

if k~=cl

b(k)=b(k)-b(cl)*A(k,cl1)

A(k,:)=A(k,:)-A(cl,:).*A(k,cl1)

end

end

c=c-c(cl1).*A(cl,:)

x1(lk(cl))=0

lk(cl)=cl1

for kk=1:n1

x1(lk(kk))=b(kk)

end

x=x1(1:n2)

end

验证p62运筹学

min ω=2x1+3x2+4x3

x1+2x2+x3≥3

2x1-x2+3x3≥4

x1,x2,x3≥0

检验

format rat

c=[2 3 4]A=[-1 -2 -1-2 1 -3]b=[-3-4]

x=lindual(c,A,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9532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1
下一篇 2023-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