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linux中提高线程的速度

如何在linux中提高线程的速度,第1张

Intel 的超线程技术通过复制、分区和共享 Intel NetBurst 微体系结构管道中的资源,使得一个物理处理器能包含两个逻辑处理器。

被复制的资源为两个线程创建了资源副本:

每个 CPU 的所有体系结构状态

指令指针,重命名逻辑

一些较小的资源(例如返回堆栈预测器、ITLB 等)

已分区的资源划分执行线程之间的资源:

几个缓冲区(Re-Order 缓冲区、Load/Store 缓冲区、队列等)

共享的资源按需在两个正在执行的线程之间使用资源:

乱序执行引擎

高速缓存

通常,每个物理处理器在一个处理器核心上都有一个体系结构状态,来为线程提供服务。使用了 HT,每个物理处理器在单个核心上就有两个体系结构状态,这使得物理处理器看起来象有两个逻辑处理器在为线程提供服务。系统 BIOS 列举出物理处理器中的每个体系结构状态。由于支持超线程的 *** 作系统利用了逻辑处理器,因此这些 *** 作系统就有两倍的资源可用于为线程提供服务。

Xeon 处理器中的超线程支持

在通用处理器中 Xeon 处理器最先实现同步多线程(SMT)(请参阅参考资料以获取有关 Xeon 处理器系列的更多信息)。为达到在单一物理处理器上执行两个线程的目标,该处理器同时维持多个线程的上下文,这允许调度程序并发分派两个可能无关的线程。

*** 作系统(OS)将多个线程代码调度和分派给每个逻辑处理器,就如同在 SMP 系统中。没有分派线程时,相关的逻辑处理器保持空闲。

当将一个线程调度和分派给逻辑处理器 LP0 时,超线程技术利用必需的处理器资源来执行该线程。

当将第二个线程调度和分派给第二个逻辑处理器 LP1 时,就要按需为执行该线程而复制、划分或共享资源。每个处理器都在管道各点上进行选择,以控制和处理这些线程。当每个线程完成时, *** 作系统将未用的处理器置为空闲,释放资源让正在运行的处理器使用。

OS 将线程调度和分派给每个逻辑处理器,就好像是在双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系统中进行的那样。当系统调度线程并将之引入到管道中时,按需利用资源以处理这两个线程。

while((p=fork())==-1)//创建进程

if(p==0)

{

ret=pthread_create(&id1,NULL,(void *)pthread1, NULL)//创建线程

if(ret!=0) perror("线程1创建失败")

ret=pthread_create(&id2,NULL,(void *)pthread2, NULL)

if(ret!=0) perror("线程2创建失败")

ret=pthread_create(&id3,NULL,(void *)pthread3, NULL)

if(ret!=0) perror("线程3创建失败")

......

pthread_join(id1,NULL)

pthread_join(id2,NULL)

pthread_join(id3,NULL)

..........//结束线程

exit(0)

}

void pthread1(void *arg)

{

while(time(NULL) <time_flag) //可以在这里判断总接入次数,现在是时间判断

{

if(pthread_mutex_lock(&mutex)!=0)//锁定数据 可以在这里判断接入次数,现在是写锁定判断

{

perror("锁定失败")

}

else printf("线程1:锁定数据量\n")

{

}

if(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0) //数据解锁 这里可以判断不超过3次锁定解锁

{

perror("解锁失败")

}

else

printf("线程1:我已解锁\n")

sleep(4)

}

}

其他的你自己补充吧,自己定义几个全局变量控制线程锁定解锁逻辑关系就行

Linux中多线程编程拥有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使多cpu系统更加有效等优点,下面小编将通过Linux下shell多线程编程的例子给大家讲解下多线程编程的过程,一起来了解下吧。

#!/bin/bash

#———————————————————————————–

# 此例子说明了一种用wait、read命令模拟多线程的一种技巧

# 此技巧往往用于多主机检查,比如ssh登录、ping等等这种单进程比较慢而不耗费cpu的情况

# 还说明了多线程的控制

#———————————————————————————–

function a_sub

{

# 此处定义一个函数,作为一个线程(子进程)

sleep 3 # 线程的作用是sleep 3s

}

tmp_fifofile=“/tmp/$.fifo” mkfifo $tmp_fifofile # 新建一个fifo类型的文件

exec 6《》$tmp_fifofile # 将fd6指向fifo类型

rm $tmp_fifofile thread=15 # 此处定义线程数

for

((i=0i《$threadi++))do echo

done 》&6 # 事实上就是在fd6中放置了$thread个回车符

for

((i=0i《50i++))do # 50次循环,可以理解为50个主机,或其他

read -u6 # 一个read -u6命令执行一次,就从fd6中减去一个回车符,然后向下执行,

# fd6中没有回车符的时候,就停在这了,从而实现了线程数量控制

{ # 此处子进程开始执行,被放到后台

a_sub &&

{ # 此处可以用来判断子进程的逻辑

echo “a_sub is finished”

}

||

{ echo “sub error”

}

echo 》&6 # 当进程结束以后,再向fd6中加上一个回车符,即补上了read -u6减去的那个

}

&done wait # 等待所有的后台子进程结束

exec 6》&- # 关闭df6 exit 0

说明:

此程序中的命令

mkfifo tmpfile

和linux中的命令

mknod tmpfile p

效?果相同。区别是mkfifo为POSIX标准,因此推荐使用它。该命令创建了一个先入先出的管道文件,并为其分配文件标志符6。管道文件是进程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注意这一句很重要

exec 6《》$tmp_fifofile # 将fd6指向fifo类型

如果没有这句,在向文件$tmp_fifofile或者&6写入数据时,程序会被阻塞,直到有read读出了管道文件中的数据为止。而执行了上面这一句后就可以在程序运行期间不断向fifo类型的文件写入数据而不会阻塞,并且数据会被保存下来以供read程序读出。

通过运行命令:

time 。/multithread.sh 》/dev/null

最终运算时间: 50/15 = 3组(每组15)+1组(5个《15 组成一个组)= 4组,每组花费时间:3秒,

则 3 * 4 = 12 秒。

传统非多线程的代码 运算时间: 50 * 3 = 150 秒。

上面就是Linux下shell多线程编程的实例介绍了,使用多线程编程还能够改善程序结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8031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2
下一篇 2023-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