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知识?

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知识?,第1张

第一章 网络概述

一、 填空题

1、写出你知道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环型。

2、根据网络的地理覆盖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型:LAN、MAN 和 WAN。

3、现代通信正向着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二、单选题

1、城域网被列为单独一类的主要原因是( D )。

A 网络规模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

B 与局域网相同的技术

C 覆盖技术从几十公里到数百公里

D 有独立的可实施标准

2、下列网络拓扑建立之后,增加新站点较难的是( D )。

A 星型网络 B 总线型网络

C 树型网络 D 环型网络

3、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列不属于三网之一的是( D )。

A 传统电信网 B 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

C 有线电视网 D 卫星通信网

4、最近许多提供免费电子邮件的公司纷纷推出一项新的服务:E-mail to Page ,这项服务能带来的便利是( B )。 A 利用寻呼机发电子邮件

B 有电子邮件时通过寻呼机提醒用户

C 通过电话发邮件

D 通过Internet打电话

5、对于网上购物,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是( C )。

A 现金 B 邮局支付

C xyk D 银行电汇

三、判断题

1、分布式 *** 作系统与网络 *** 作系统相比,内部管理都需要网络地址。(√)

2、广播式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技术。(Ⅹ)

3、判断:如果多台计算机之间存在明确的主/从关系,其中一台中心控制计算机可以控制其它连接计算机的开

启与关闭,那么这样的多台计算机系统就构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Ⅹ)

四、多选题

1、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一般为(B),广域网的覆盖范围一般为(D)。

A、几公里 B、不超过10公里

C、10--100公里 D、数百公里以上

2、网络按服务方式分类,可分为(A、B、C)。

A、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对等式网络 D、数据传输网络

3、网络按使用目的分类,可分为(A、B、C)。

A、共享资源网 B、数据处理网

C、数据传输网 D、对等式网络

4、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A、B)。

A、点对点传输网络 B、广播式网络

C、数据传输网 C、对等式网络

5、下列(A、B、C、D)属于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收发电子邮件 B、电子商务

C、远程教育 D、电子政务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

参考答案:

答:为了方便用户,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资源相连,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的共享。计算

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网络通信、

资源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管理和互动 *** 作的能力。最基本功能是在传输的源计算机和目标计

算机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子网+通信子网。

2、计算机多用户 *** 作系统和网络系统在共享资源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参考答案:

答:集中的单机多用户系统与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比较说明

单机多用户 网络系统

CPU 共用一个或几个 多个处理机

共享资源 共享主存 共享服务器

终端工作 分时 网址通信链接

客户端工作 不能独立工作 客户机能独立工作

*** 作系统 集中管理 有自已的 *** 作系统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分别由那些主要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通信子网由两个不同的部件组成,即传输线和交换单元。传输介质也称为电路、信

道,信道(channel)是通信中传递信息的通道,包含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和转发信息的

设备。传输介质是指用于连接2个或多个网络结点的物理传输电路,例如,电话线、同轴

电缆、光缆等。通信信道应包括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它是建立在传输介质之上的。采

用多路复用技术时,一条物理传输介质上可以建立多条通信信道。

通信子网负责整个网络的纯粹通信部分,资源子网即是各种网络资源(主机上的打

印机、软件资源等)的集合,提供信息与能力的共享。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

一、填空题

1、在Internet上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被划分为16个网段,写出它的子网掩码:2552552400。

2、防止高速的发送方的数据“淹没”低速的接收方,属于ISO/OSI RM 中 数据链路层 的功能。

3、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属于ISO/OSI RM 中 表示 层的功能。

4、按照IPv4标准,IP地址 202320813 属于 C 类地址。

5、UDP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无流控、不排序的服务。

二、判断题

1、面向连接服务是一种类似电话通信系统的模式,无连接服务是一种类似邮政系统的模式。(√)

2、面向连接服务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Ⅹ)

3、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不同节点具有相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4、网络域名地址一般通俗易懂,大多采用英文名称的缩写来命名。(√)

5、域名地址 wwwCEIGOVCN 中的GOV表示非赢利组织。(Ⅹ)

三、单选题

1、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 )。

A 协议 B 介质

C 服务 D 网络 *** 作系统

2、以下哪一个选项按顺序包括了OSI模型的各个层次( B )。

A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系统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B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C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转换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D 表示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系统层,物理层和应用层

3、IEEE 8023 与以下哪些网络体系结构相关(B )。

A Token Ring B Ethernet

C Internet D 以上都不对

4、IEEE 8025 与以下哪些网络体系结构相关( A )。

A Token Ring B Ethernet

C Internet D 以上都不对

5、下列IP地址种属于组播地址的是( C )。

A 10000001,01010000,11001100,10100000

B 00101111,00100000,10000000,11110000

C 11100000,10100000,01100000,00010000

D 11000000,00010001,10001000,10001110

6、主机 A 的IP地址为202101223,主机 B 的IP地址为20310214,两机通过路由器 R 互连。

R 的两个端口的IP地址分别为202101225和20310215掩码均为2552552550。请指出

错误的说法( B )。

A 主机A将数据发往R,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为202101223,目标IP地址为20310214

B 主机A首先发出ARPP广播询问IP地址为20310214的MAC地址是多少,路由器R对此广

播包进行响应,并给出B的MAC地址

C 路由器在网络20310210发出ARP广播,以获得IP地址20310214对应的MAC地址,

主机B对此广播包进行响应,并给出B的MAC地址

D 路由器R将数据发往B,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为202101223,目标IP地址为20310214

7、一个路由器有两个端口,分别接到两个网络,两个网络各有一个主机,IP地址分别为11025

531和11024536,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请从中选出两个IP地址分别分配给路由器

的两个端口( B )

A 11025521和11024526 B 11024531和11025536

C 11025531和11124536 D 11025531和11024536

8、当网络段不超过185米时,使用10BASE-2的优点是( C )。

A 连接相对简单 B 下载使用,容易进行故障诊断

C 每个节点可直接连到电缆上 D 最便宜的电缆选择

9、IPv6将32位地址空间扩展到( B )。

A 64位 B 128位 C 256位 D 1024位

10、IPX地址的组成是( B )

A 网络号,主机号 B 网段号,网络节点号,套接字号

C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D 网段号,网络节点号,主机号

四、多选题

1、下面哪三种协议运行在网络层( A、B、D)。

A、NWLink B、IPX C、TCP D、IP

2、虚电路服务包括如下阶段(A、B、D)。

A、建立连接B、 数据传送 C、回答服务 D、 释放连接

3、下列说法中属于OSI七层协议中运输层功能的是(A、B、C、D)。

A、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并分割成较小的单元传输。

B 使会话层不受硬件技术变化的影响。

C 跨网络连接的建立和拆除。

D 拥塞控制

4、下列以太网拓扑结构要求总线的每一端都必须终结的是(A、B)。

A、10BASE-2B、10BASE-5 C、10BASE-T C、10BASE-FX

5、按照网络的IP地址分类,属于C类网的是( A、C )。

A、11000001,01000000,00000101,00000110

B、01111110,00000000,00000111,00001000

C、11001010,11001101,00010000,00100010

D、10111111,00101101,00001100,01011000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为什么要定义网络体系结构?

参考答案:

答: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architecture)。或精确定义为这个

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的优点,本身

由5层组成: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

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称为网络协议。

3、试说明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参考答案:

答: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用于确定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它是每台主机唯一性的

标识。联网设备用物理地址标识自己,例如网卡地址。TCP/IP用IP地址来标识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但源和目标主机却位于某个网络中,故源地址和目标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但这种标号

只是一种逻辑编号,而不是路由器和计算机网卡的物理地址。对于一台计算机而言,IP地址是可

变的,而物理地址是固定的。

4、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在地点。

请分析:①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是否合适;②如果合适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

并算出每个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参考答案:

答:B类地址前2个比特规定为10,网络号占14比特,后16比特用于确定主机号,即最多允许16384台主机。

B类地址范围为128000至 191255255255。因此,12925000是B类IP地址中的一个。题中选用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说明在后16比特中用前8比特划分子网,最后8比特确定主机,则每个子网

最多有28-2=254台主机。题中说明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但没有说明这16个不

同的地点各拥有多少台机器。如果是“平均”分配在16个子网中,即16个子网中任何一个地点不超过254

台主机数,则选用这个子网掩码是可以的,如果某个子网中的机器数超过了254台,则选择这样的子网

掩码是不合适的。如果机器总数超过4064台,选择这样的子网掩码也是不合适的。

从以上所选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可知16个子网的主机共16×254=4064台主机。设计在主机号前网络

地址域和子网中“借用”4个比特作为16个子网地址。这16个地点分配子网号码可以选用129250nnn0

至129250nnn 255,其中nnn可以是0~15,16~31,32~47,48~63,64~79,80~95,96~111,

112~127,128~143,144~159,160~175,176~191,192~207,208~223,224~239,240~255。

可以按这些成组设计子网中的一组或分别选用其中的16个。而每个子网中主机号码为1至254。

5、简述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参考答案:

答:IP:IP分组传送,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ARP:将IP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也称正向地址解释;

RARP:将物理地址映射为IP地址,也称反向地址解释;

ICMP:IP传输中的差错控制。

6、IP地址为 19272201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4,求该网段的广播地址。

参考答案:

答:子网掩码的第四字节为 244,写成二进制为 11100000。即高位3个1是子网掩码,23=8 说明共划分

出八个子网;低位5个0是每个子网的IP地址数,25=32 说明每个子网共有32个IP(可分配给主机的

为 32-2=30)。

各子网的IP范围是:子网1:0---31;子网2:32--63;子网3:64--95;子网4:96--127;

子网5:128--159;子网6:160--191;子网7:192--223;子网8:224--255。

给定IP 1927220111 的主机地址是 111,在子网4 的范围内,因此该网段的网络地址是 192722096,

广播地址是 1927220127。

第三章 通信子网

一、 填空题

1、目前,双绞线分为两类:STP 和 UTP 。

2、10Base-2传输距离限制为 185米 。

3、脉冲编码调制的工作原理包括 采样、量化、编码 。

4、衡量数据通信的主要参数有 通信速率、误码率 。

5、基带传输中数字数据信号的编码方式主要有 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6、交换机具有智能性和快速性的性能特点。

7、水晶头包括 线芯和水晶头塑料壳

二、 判断题

1、对于异步通信方式,在每传送一个字符时,都要增加起始位和停止位,表示字符的开始和结束。(√)

2、Switch技术工作在第二层上,当网络站点很多时,容易形成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以至瘫痪。 (√)

3、路由器是属于网络层的互连设备。(√)

4、电路交换需要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专用通道,报文交换不需要建立通道。(√)

5、NRZ编码在收发的双方不需要同步。(Ⅹ)

6、

三、单选题

1、网桥是( A )设备。

A 数据链路层 B 物理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2、路由器是( C )设备。

A 数据链路层 B 物理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3、下列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大的是(C )。

A 双较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缆 D 无线

4、调制解调器的参数为波特率,英文表示为( B )。

A bbs B bps C pbs D pps

5、在数据包转发过程中,当TTL值减少到0时,这个数据包必须( B )。

A 要求重发 B 丢弃 C 不考虑 D 接受

四、多选题

1、计算机网络完成的基本功能是( A、B)。

A、数据处理 B、数据传输 C、报文发送 D、报文存储

2、电路交换的3个阶段是(A、B、C)。

A、电路建立 B、数据传输 C、电路拆除 D、报文存储

3、信道复用技术包含如下(A、B、C)方式。

A、频分复用 B、码分复用 C、时分复用 D、空分复用

五、简答题

1、试比较模拟通信方式域数字通信方式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答:信道按传输信号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

(1)模拟信道

能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称为模拟信道。模拟信号的电平随时间连续变化,语音信号是典型的

模拟信号。如果利用模拟信道传送数字信号,必须经过数字与模拟信号之间的变换(A/D变换器),

例如,调制解调过程。

(2)数字信道

能传输离散的数字信号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离散的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指由“0”、 “1”

二进制代码组成的数字序列。当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字信号时不需要进行变换。数字信道适宜于

数字信号的传输,只需解决数字信道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问题。

2、简述网桥如何被用于减少网络交通问题?

参考答案:

答:网桥是一种连接多个网段的网络设备。网桥可以将一个大的网络冲突域划分为多个小的冲突域

(网段),达到分隔网段之间的通信量,减少网络的传输冲突的机会,从而减少网络因冲突造成

的网络拥塞交通问题。

3、简述在何种情况下用路由器替代已有网桥。

参考答案:

答:(1)当互连同种网络时,随网络规模的扩大,需避免网络广播风暴,改善网络性能时;

(2)实现局域网与广域网得互连;

4、简述路由表中存储什么信息。

参考答案:

答:路由表数据库包含其他路由器地址及每个端节点的地址和网络状态信息。

5、

这是我千辛万苦找到的,呵呵,希望采纳!!!

和通信网络相比,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功能是资源共享。

网络的本质就是共享。

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 *** 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扩展资料: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确切的说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当分组在某链路时,其他段的通信链路并不被通信的双方所占用,即使是这段链路,只有当分组在此链路传送时才被占用,在各分组传送之间的空闲时间,该链路仍可为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的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计算机网络

第1章 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

11 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

111 数据传输链路

112 数据传输网络

113 网络的互联

12 协议体系及分层的概念

121 分层的概念

122 OSI协议的体系结构

123 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

124 混合的分层协议体系

13 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

14 通信网络中的数学基础

14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42 Poisson过程

143 马尔可夫链

144 图论基础

习题

第2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1 组帧技术

211 面向字符的组帧技术

212 面向比特的组帧技术

213 采用长度计数的组帧技术

22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

221 差错检测

222 ARO协议

223 最佳帧长

23 标准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及其初始化

231 标准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232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初始化

24 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241 网络层(子网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242 网际层(互联层)的传输协议——IP协议

243 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小结

习题

第3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

31 Little定理

311 Little定理

312 Little定理的应用

32 M/M/m型排队系统

321 M/M/1排队系统

322 M/M/m排队系统

33 M/G/1型排队系统

331 M/G/1排队系统

332 服务员有休假的M/G/1排队系统

333 采用不同服务规则的M/G/1排队系统

34 排队网络

341 Kleinrock独立性近似

342 Burke定理

343 Jackson定理

小结

习题

第4章 多址技术

41 多址协议概述

411 MAC层在通信协议中的位置

412 多址协议的分类

413 系统模型

42 固定多址接人协议

421 频分多址接入

422 时分多址接入

423 固定多址接入协议的性能分析

……

第5章 路由算法

第6章 流量和拥塞控制

第7章 网络结构设计

1有关移动通信的所有知识

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

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

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 (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公里,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瓦。

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它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

(2)蜂窝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并与市话局连接。

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小区的用户在1000以上,全部覆盖区最终的容量可达100万用户。

(3)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多颗星座卫星较为有利。

(4)无绳电话。对于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则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的、轻便的无绳电话机。

它们可以经过通信点与市话用户进行单向或双方向的通信。 使用模拟识别信号的移动通信,称为模拟移动通信。

为了解决容量增加,提高通信质量和增加服务功能,目前大都使用数字识别信号,即数字移动通信。在制式上则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

前者在全世界有欧洲的GSM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北美的双模制式标准IS一54和日本的JDC标准。对于码分多址,则有美国Qualnn公司研制的IS-95标准的系统。

总的趋势是数字移动通信将取代模拟移动通信。而移动通信将向个人通信发展。

进入21世纪则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将有更为辉煌的未来 蜂窝移动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

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并具有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经过由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等设备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简称GSM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工作在900/1800MHz频段的GSM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和数据业务。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口采用TDMA技术,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采用MAP协议。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 -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

-移动消息业务,利用GSM网络和消息平台提供的移动台发起、移动台接收的消息业务。 -移动承载业务及其上移动数据业务。

-移动补充业务,如主叫号码显示、呼叫前转业务等。 -经过GSM网络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移动智能网业务,如预付费业务等。

-国内漫游和国际漫游业务。 900/1800MHz GSM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GSM移动通信网络,所提供的移动通信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

提供一次移动通信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提供移动网国际通信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

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800MHz CDMA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简称CDMA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工作在800MHz 频段上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和数据业务。CDMA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采用窄带码分多址CDMA技术,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采用IS-41协议。

800。

2移动通讯的基础知识

1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是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电话)之间的通信。

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 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إ; 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 移动通信有以下多种分类方法: 1)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2)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3) 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3有关移动通信的所有知识

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

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

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 (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公里,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瓦。

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它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

(2)蜂窝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并与市话局连接。

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小区的用户在1000以上,全部覆盖区最终的容量可达100万用户。

(3)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多颗星座卫星较为有利。

(4)无绳电话。对于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则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的、轻便的无绳电话机。

它们可以经过通信点与市话用户进行单向或双方向的通信。 使用模拟识别信号的移动通信,称为模拟移动通信。

为了解决容量增加,提高通信质量和增加服务功能,目前大都使用数字识别信号,即数字移动通信。在制式上则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

前者在全世界有欧洲的GSM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北美的双模制式标准IS一54和日本的JDC标准。对于码分多址,则有美国Qualnn公司研制的IS-95标准的系统。

总的趋势是数字移动通信将取代模拟移动通信。而移动通信将向个人通信发展。

进入21世纪则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将有更为辉煌的未来 蜂窝移动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

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并具有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经过由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等设备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简称GSM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工作在900/1800MHz频段的GSM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和数据业务。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口采用TDMA技术,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采用MAP协议。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 -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

-移动消息业务,利用GSM网络和消息平台提供的移动台发起、移动台接收的消息业务。 -移动承载业务及其上移动数据业务。

-移动补充业务,如主叫号码显示、呼叫前转业务等。 -经过GSM网络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移动智能网业务,如预付费业务等。

-国内漫游和国际漫游业务。 900/1800MHz GSM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GSM移动通信网络,所提供的移动通信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

提供一次移动通信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提供移动网国际通信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

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800MHz CDMA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简称CDMA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工作在800MHz 频段上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和数据业务。CDMA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采用窄带码分多址CDMA技术,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采用IS-41协议。

800MHz CDMA第二代。

4移动通讯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深圳市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引言 11移动通信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控交换、数字通信的发展,近些年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能得以迅猛发展,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全球移动用户超过 1亿 ,预计到本世纪末用户数将达到2亿。

无线通信的发展潜力大于有线通信的发展,它不仅仅提供普通的电话业务功能,并能提供或即将提供丰富的多种业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移动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通信网的角度看,移动网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话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从陆地移动通信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分主要有模拟移动通信和数字移动通信这两部种。 移动通信系统从40年代发展至今,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电话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技术,蜂窝概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研究,。

当第一个试运行网络在芝加哥开通时,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现在存在于世界各地比较实用的、容量较大的系统主要有: (1)北美的AMPS;(2)北欧的NMT-450/900;(3)英国的TACS;其工作频带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载频间隔在30kHz以下。

鉴于移动通信用户的特点: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区内,越区及越局自动转接信道的功能,还应具有处理漫游用户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希望有一个与公众网之间开放的标准接口,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开发接口。

由于移动通信是基于固定电话网的,因此由于各个模拟通信移动网的构成方式有很大差异,所以总的容量受着很大的限制。 鉴于模拟移动通信的局限性,因此尽管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还会以一定的增长率在近几年内继续发展,但是它有着下列致命的弱点: A)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2 B) 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载业务很难开展。 C) 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

D) 安全利用率低,易于被窃听,易做"假机"。 这些致命的弱点将妨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将逐步被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然而,在模拟系统中的组网技术仍将在数字系统中应用。 11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TACS等模拟制式存在的各种缺点,90年代开发出了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和窄带码分多址为主体的移动电话系统,称之为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

代表产品分为两类: 1121 TDMA系统 TDMA系列中比较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制式有: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 (1)D-AMPS是在1989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完成技术标准制定工作,1993年正式投入商用。

它是在AMPS的基础商改造成的,数模兼容,基站和移动台比较复杂。 (2)日本的JDC(现已更名为PDC)技术标准在1990年制定,93年使用,只限于本国使用。

(3)欧洲邮电联合会CEPT的移动通信特别小组(SMG)在88年制定了GSM第一阶段标准phase1,工作频带为900MHz左右,90年投入商用;同年,应英国要求,工作频带为1800MHz的GSM规范产生。 上述三种产品的共同点是数字化,时分多址、话音质量比第一代好,保密性好、可传送数据、能自动漫游等。

三种不同制式各有其优点,PDC系统频谱利用率很高,而D-AMPS系统容量最大,但GSM技术最成熟,而且它以OSI为基础,技术标准公开,发展规模最大。 1122 N-CDMA系统 N-CDMA(码分多址)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

北美数字蜂窝系统的规范是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1987年开始系统研究,1990年被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接受,由于北美地区已经有统一的AMPS模拟系统,该系统按双模式设计。随后频带扩展到1900MHz,即基于N-CDMA的PCS1900。

3 113 第三代――IMT-2000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和数字通信的发展,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逐渐显示出它的不足之处。首先是频带太窄,不能提供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其次是GSM虽然号称“全球通”,实际未能实现真正的全球漫游,尤其是在移动电话用户较多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均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而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的将是一个综合现有移动电话系统功能和提供多种服务的综合业务系统,所以国际电联要求在2000年实现商用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它的关键特性有: (1)包含多种系统; (2)世界范围设计的高度一致性; (3)IMT-2000内业务与固定网络的兼容; (4)高质量; (5)世界范围内使用小型便携式终端。 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主要存在两个标准: (1)以Qualm公司为代表提出的与IS-95系统反向兼容的宽带。

5通信基础知识有哪些

电信网(telemunication work)是构成多个用户相互通信的多个电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是人类实现远距离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电缆、无线、光纤或者其它电磁系统,传送、发射和接收标识、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信号。电信网由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三要素构成,运行时还应辅之以信令系统、通信协议以及相应的运行支撑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通信体系正向数字化的电信网发展,将逐渐代替模拟通信的传输和交换,并且向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电信网具有全程全网互通的性质,已有的电信网不能同时更新,因此,电信网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电信网按不同的分类体系可以划分如下:

按电信业务的种类分为:电话网、电报网、用户电报网、数据通信网,传真通信网、图像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

按服务区域范围分为:本地电信网、农村电信网、长途电信网、移动通信网、国际电信网等。

按传输媒介种类分为:架空明线网、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网等。

按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宽带交换网等。按结构形式分为: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栅格网、总线网等。

按信息信号形式分为: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数字模拟混合网等。

按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同步转移模式(stm)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地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6中国移动通信简介有哪些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是一家基于GSM和TD-S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7有关移动通信的知识1、什么是“移动网络优化”2、移动网络优化的主

1)移动网络优化的英文是“work tuning”或“work optimization”。

前者的意思包括网络调试即解决网络中的硬件问题和安装问题,也包括网络优化即与后者类似;后者的意思比较单纯,即网络指标优化。 网络指标优化是指优化网络关键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例如降低掉话率、提高来电接通率、提高主观话音质量等。

2)网优的主要工作,根据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使用网络侧工具进行KPI监控、使用路测工具进行下行KPI监控和数据采集、使用信令仪监控KPI和数据采集、问题分析和定位、设计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执行评估等。不同的运营商、设备商和第三方网优公司对网优工作的定义和岗位设计略有不同,但无非是上述内容进行合并和分解。

本回答由弓奇原创。引用时请注明或联系gongqi@ 。

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软件通信网络信息资源等基本要素组成是正确的,信息系统的要素有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信息系统结构 基础设施层:由支持计算机信息。

1: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地理上分散、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计算机网络必须有以下三个要素:

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互连接起来才能构成网络,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计算机之间要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起来。

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成为“网络协议”(Protocol TCP/IP)。网络中的计算机必须有网络协议。

2: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⑴信息交换

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电子教育等。

⑵资源共享

所谓的资源是指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包括软、硬件资源,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通信线路、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上的有关信息。由于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并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户都能独立拥有,所以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资源。因而增强了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处理

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划分成许多部分,由网络内各计算机分别协作并行完成有关部分,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

4:包括软、硬件资源,如:计算处理能力、大容量磁盘、高速打印机、绘图仪、通信线路、数据库、文件和其他计算机上的有关信息。由于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并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户都能独立拥有,所以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自身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网络上的资源。因而增强了网络上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利用率

5:

通信是指信息的传输,通信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信源:信息的发送者;信宿:信息的接收者;载体:信息的传输媒体。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部分见下图:

信源:

发送各种信息(语言、文字、图像、数据)的信息源,如人、机器、计算机等。

信道:

信号的传输载体。从形式上看,主要有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从传输方式上看,信道又可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两类。

信宿:

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人、机器、计算机等;

变换器:

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应不同的信源和信道,变换器有着不同的组成和变换功能。如计算机通信中的调制解调器就是一种变换器。

反变换器

提供与变换器相反的功能,将从信道上接收的电(或光)信号变换成信宿可以接收的信息。

噪声源:

通信系统中不能忽略噪声的影响,通信系统的噪声可能来自于各个部分,包括发送或接收信息的周围环境、各种设备的电子器件,信道外部的电磁场干扰等。

6:异步传输:数据以字符为传输单位,字符发送时间是异步的,即后一字符的发送时间与前一字符的发送时间无关。时序或同步仅在每个字符的范围内是必须的,接收机可以在每个新字符开始是抓住再同步的机会。同步传输:以比

特块为单位进行传输,发送器与接收机之间通过专门的时钟线路或把同步信号嵌入数字信号进行同步。异步传输需要至少20%以上的开销,同步传输效率远远比异步传输高。

7: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

S=1/T(bps)

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一比特0、1信号所需要的时间是0001ms,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

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

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

Rmax=Blog2(1+S/N)

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

S/N(dB)=10lg(S/N)

可得,S/N=1000。若带宽B=3000Hz,则Rmax≈30kbps。香农定律给出了一个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它表示对于带宽只有3000Hz的通信信道,信噪比在30db时,无论数据采用二进制或更多的离散电平值表示,都不能用越过0kbps的速率传输数据。

因此通信信道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所以人们可以用“带宽”去取代“速率”。例如,人们常把网络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用网络的“高带宽”去表述。因此“带宽”与“速率”在网络技术的讨论中几乎成了同义词。

带宽:信号传输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Hz)。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码元数(Baud),或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二进制数(b/s)。数据传输速率:每秒钟传输的二进制数(b/s)。

带宽 :信道可以不失真地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为不同应用而设计的传输媒体具有不同的信道质量,所支持的带宽有所不同。

信道容量: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信号量,表示信道的传输能力。信道容量有时也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位数(称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简记为bps。

数据传输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比特数。信道容量和信道带宽具有正比的关系:带宽越大,容量越大。(这句话是说,信道容量只是在受信噪比影响的情况下的信息传输速率

8:6000bps30

9: 基带传输又叫数字传输,是指把要传输的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使用固定的频率在信道上传输。例如计算机网络中的信号就是基带传输的。 和基带相对的是频带传输,又叫模拟传输,是指信号在电话线等这样的普通线路上,以正弦波形式传播的方式。我们现有的电话、模拟电视信号等,都是属于频带传输

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对象通常是二进制数字信息,它可能来自计算机、网络或其它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代码。也可能来自数字电话终端的脉冲编码信号,设计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考虑是选择一组有限的离散的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这些离散波形可以是未经调制的不同电平信号,也可以是调制后的信号形式。由于未经调制的脉冲电信号所占据的频带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因而称为数字基带信号。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距离不大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直接传送,我们称之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上面的传输方式适用于一个单位内部的局域网传输,但除了市内的线路之外,长途线路是无法传送近似于0的分量的,也就是说,在计算机的远程通信中,是不能直接传输原始的电脉冲信号的(也就是基带信号了)。因此就需要利用频带传输,就是用基带脉冲对载波波形的某些参量进行控制,使这些参量随基带脉冲变化,这就是调制。经过调制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已调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接收端,然后经过解调恢复为原始基带脉冲。这种频带传输不仅克服了目前许多长途电话线路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缺点,而且能实现多路复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不过频带传输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要设置调制解调器

10

0 1 0 1 1 0 1 0

1 1 1 0 0 0 0(1)

0 0 0(0)1 1 0 0

1 0(0)1 1 1 0 1

0 0 0 0(1)0 1(0)

11 优点:1促进标准化工作,允许各供应商进行开发。2各层相互独立,把 网络 *** 作分成低复杂性单元。3灵活性好,某一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别层,设计者可专心设计和开发模块功能。4各层间通过一个接口在相邻层上下通信

原则: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思想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功能分工的原则:即每一层的划分都应有它自己明确的与其他层不同的基本功能。

2隔离稳定的原则:即层与层的结构要相对独立和相互隔离,从而使某一层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对其他层的影响小,各层的功能、结构相对稳定。

3分支扩张的原则:即公共部分与可分支部分划分在不同层,这样有利于分支部分的灵活扩充和公共部分的相对稳定,减少结构上的重复。

4方便实现的原则:即方便标准化的技术实现。

12:七层参考模型 第1层:物理层 第2层:数据链路层 第3层:网络层

第4层:传输层 第5层:会话层 第6层:表示层 第7层:应用层

13: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是烧录在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NIC)里的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是由48比特长(6字节),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

IP是 OSI参考模型中的3层设备使用的 全球唯一的32位 点分10进制地址 分A B C D E 5类 A B C是用于互联网的 D是广播地址 E是实验室预留的地址 IP地址相当于个人ID,是标识的作用

通过tcp/ip协议

14:“面向连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必须要与对方建立起连接。比如你给别人打电话,必须等线路接通了、对方拿起话筒才能相互通话。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我们这里只做简单、形象的介绍,你只要做到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即可。我们来看看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可以,你什么时候发?”,这是第二次对话;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认主机B的要求同步:“我现在就发,你接着吧!”,这是第三次对话。三次“对话”的目的是使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同步,经过三次“对话”之后,主机A才向主机B正式发送数据。

TCP协议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一台计算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通信系统往往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

面向非连接的UDP协议

“面向非连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不必与对方先建立连接,不管对方状态就直接发送。这与现在风行的手机短信非常相似:你在发短信的时候,只需要输入对方手机号就OK了。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比如,我们经常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例如,在默认状态下,一次“ping” *** 作发送4个数据包(如图2所示)。大家可以看到,发送的数据包数量是4包,收到的也是4包(因为对方主机收到后会发回一个确认收到的数据包)。这充分说明了UDP协议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正因为UDP协议没有连接的过程,所以它的通信效果高;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协议高。QQ就使用UDP发消息,因此有时会出现收不到消息的情况。

TCP协议和UDP协议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适用于不同要求的通信环境。

15: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该层是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质,由连接不同结点的电缆与设备共同构成。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以便数据流的透明传输。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2层。 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 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3层。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

 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4层。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它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 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5层。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扩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

 表示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6层。主要功能是: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 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主要功能是:为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多服务,例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与其他网络软件服务。

16。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分为非坚持型监听算法、1-坚持型监听算法和P-坚持型监听算法。

在局域网上,经常是在一条传输介质上连有多台计算机,如总线型和环型局域网,大家共享使用一条传输介质,而一条传输介质在某一时间内只能被一台计算机所使用,那么在某一时刻到底谁能使用或访问传输介质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方法或原则来控制、协调各计算机对传输介质的同时访问,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协议或称为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目前,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访问方法有:以太(Ethernet)方法、令牌(Token Ring)、FDDE方法、异步传输模式(ATM)方法等,因此可以把局域网分为以太网(Ethernet)、令牌网(Token Ring)、FDDE网、ATM网等

17:局域网的拓扑(Topology)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节点的互连构型,也就是局域网的布线方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及环型等。

18:共享式的话,通过总线这一共享介质使PC全部连通

交换式局域网是用机与机之间,通过VLAN(虚拟局域网)划分不同的网段

从而使同一网段的PC可以通信,

最后有三点不同,

数据转发给哪个端口,交换机基于MAC地址作出决定,集线器根本不做决定,而是将数据转发给所有端口数据在交换机内部可以采用独立路径,在集线器中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所有的路径上流动

2集线器所有端口共享一个带宽,交换即每个端口有自己独立的带宽,互不影响

3集线器所有端口均是同一个冲突域,而交换机每个端口下是一 个独立的冲突域

19:5-4-3规则,是指任意两台计算机间最多不能超过5段线(既包括集线器到集线器的连接线缆,也包括集线器到计算机间的连接线缆)、4台集线器,并且只能有3台集线器直接与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连接。

20: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它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比ALOHA协议更高的介质利用率。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CSMA/CD协议简单、可靠,其网络系统(如Ethernet)被广泛使用

21:只需给出一个判断,若是独立IP,则返回TRUE,若不是,则返回FALSE……

22:1基本地址格式

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721600。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是由Internet权力机构(InterNIC)统一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机地址是由各个网络的系统管理员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唯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唯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2保留地址的分配

根据用途和安全性级别的不同,IP地址还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与Internet通信。

公用IP地址被分为基本三类。

Class A 1000-126255255255

Class B 128000-191255255255

Class C 192000 -255255255255

这三个基本类决定了你可以拥有多少的次网络(subnets) 和连接多少的用户(devices)(服务器,网关,打印机,电脑等)

Class A 拥有3个host

Class B 拥有2个host

Class C 拥有1个host

Class A 可以适用于超级大公司或者政府机关

Class B 可以适用于普通的集团公司或者学校

Class C 可以适用于一般公司

一个机构或网络要连入Internet,必须申请公用IP地址。但是考虑到网络安全和内部实验等特殊情况,在IP地址中专门保留了三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

10000/8: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2: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6:19216800~192168255255

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只能在内部进行通信,而不能与其他网络互连。因为本网络中的保留地址同样也可能被其他网络使用,如果进行网络互连,那么寻找路由时就会因为地址的不唯一而出现问题。但是这些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可以通过将本网络内的保留地址翻译转换成公共地址的方式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互连。这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23:

平常使用的IP地址,基本上是A、B、C三类,这三类地址都有各自的默认子网掩码,如果更改默认的子网掩码,使IP地址中原来应该是用来表示主机的位现在用于表示网络号,这些“借用”的主机位就是子网位,可用于表示不同的子网号,从而就是在原来的网络中生成了不同的“子”网。原本划分子网的目的是充分利用IP地址资源,不过现在也用于其他更多的目的。这样的划分子网是纯逻辑层面的,在第三层(网络层)实施的分隔手段,只与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的应用有关,也即是说,即使两台机器不在同一子网,仍可使用其他协议(如IPX)通信,而且各机器如果有权力修改IP地址的话,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IP,使自己位于不同子网中,而虚拟局域网(VLAN)是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实施的分隔,与协议无关,不同VLAN中的机器,如果没有到达其他VLAN的路由,无论如何更改协议地址,都仍然无法与其他VLAN中的机器通信。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24:域名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在全世界,没有重复的域名域名具有唯一性。从技术上讲,域名只是一个Internet中用于解决地址对应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说只是一个技术名词。但是,由于Internet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的Internet,域名也自然地成为了一个社会科学名词

作用:DNS服务器的作用是将域名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kyi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12163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