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数据在OSI参考模型中的流动过程,并解释数据的封装与解装。

简述数据在OSI参考模型中的流动过程,并解释数据的封装与解装。,第1张

1、应用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接入网络的接口。

2、表示层将用户数据进行相应的编码或格式转换。

3、会话层区分通信中的不同上层程序,为每个进程建立单独的链接,并维护和管理通信的过程。

4、传输层为数据的可靠传输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

5、网络层完成数据在网络中的实际传输,确定地址和最佳路径

6、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地址来定位远程主机,传输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校验。

7、物理层传输比特流。将链路层的数据用高低不同的电平值表示发送到物理线路上。物理层规定了设备的接口形状、针脚个数、针脚不同电平值的含义。

OSI参考模型采用了分层结构技术

把一个网络系统分成若干层,每一层都去实现不同的功能,每一层的功能都以协议形式正规描述,协议定义了某层同远方一个对等层通信所使用的一套规则和约定。每一层向相邻上层提供一套确定的服务,并且使用与之相邻的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从概念上来讲,每一层都与一个远方对等层通信,但实际上该层所产生的协议信息单元是借助于相邻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传送的。因此,对等层之间的通信称为虚拟通信。

-OSI参考模型

每个BGP路由通过邻居声名与周边的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连接。一旦建立了邻居关系,这些BGP路由器之间就会相互交换路由信息。据我最近一次统计,整个互联网上有大约125万个路由信息,因此要配备一个强大的路由器才能将所有BGP路由信息接收下来。

由于整个互联网的BGP路由表有超过20万个路由,同时一个BGP路由器可能从多个来源收到多份的路由表,因此肯定会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不同的BGP路由表,并从中选择最佳的路由方案。这种方法就是BGP最佳路径选择算法。

可能你会注意到,CiscoBGP路由器会将应用权重(weight)作为路由表的第一标准,而其它品牌的路由器则不是这样。Cisco的官方BGP最佳路径选择算法文档中详细列明了所参考的各项标准。接下来我会列出每种标准并给出解释和范例。

默认情况下,BGP最佳路径都是基于最短自治系统(AS)的原理得出的。不过很多时候,诸如weight,localpreference以及MED这样的标准都是网络管理员自行设定的。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BGP选择最佳路径的参考顺序将这几项标准介绍一下:

#1 Weight —权重是Cisco为本地路由器设定的自定义参数,并不随路由器更新而变化。如果指向某一IP地址的路径有多条(这很常见),那么BGP会寻找权重最高的路径。设定权重的参考因素很多,包括邻居命令,as-path访问列表,或者路由镜像等。

#2 Local Preference — 本地出口优先级参数会告知AS哪条路径具有本地优先,数值越高优先级越高。默认为100。比如:

bgp default local-preference 150

#3 Network or Aggregate—这个参数会选择本地发起的网络或聚合作为路径。将特定的路径加入路由中,会让路由更有效率,同时也节省了网络空间。更多有关聚合的信息,可以参考Cisco的文章“UnderstandingRouteAggregation in BGP”

#4 Shortest AS_PATH — BGP 只有在weight, localpreference和locallyoriginated相当接近的时候才使用这个参数。

#5 Lowest origin type — 这个参数处理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协议的优先级低于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EGP)协议。

#6 Lowest multi-exit discriminator (MED) — 较低的MED值要优于较高的MED值。

#7 eBGP over iBGP — 类似于#5, BGP AS Path 更倾向 eBGP 而不是 iBGP。

#8 Lowest IGP metric — 这个参数倾向于采用最低IGP作为BGP下一跳。

#9 Multiple paths — 这个参数决定是否要在路由表中装入多个路径。可以参考 BGPMultipath获取更多信息。

#10 External paths — 当所有路径都为外部路径时,选择首先接收到的路径(较老的路径)。

#11 Lowest router ID — 选择来自具有最低路由器ID的BGP路由器的路径。

#12 Minimum cluster list — 如果多个路径的originator或路由器ID相同,选择cluster列表长度最短的路径。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TCP/IP协议。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 IP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上。

网络中的设备相互通信主要是用它们的IP地址,路由器只能根据具体的IP地址来转发数据。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在Internet中采用的是由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都是32位的,并且这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子网掩码中“1”对应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0”对应的是主机地址,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IP地址。在同一个网络中,IP地址的网络地址必须是相同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IP地址之间进行,如果想要与其他网段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则必须经过路由器转发出去。不同网络地址的IP地址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即便它们距离非常近,也不能进行通信。路由器的多个端口可以连接多个网段,每个端口的IP地址的网络地址都必须与所连接的网段的网络地址一致。不同的端口它的网络地址是不同的,所对应的网段也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使各个网段中的主机通过自己网段的IP地址把数据发送到路由器上

  路由:路由(routing)是指分组从源到目的地时,决定端到端路径的网络范围的进程。路由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并通过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

路由器的组成:

RAM(随机存储器)

功能:存放路由表;存放ARP告诉缓存;存放快速交换缓存;存放分组交换缓冲;存放解压后的IOS;路由器加电后,存放running配置文件;

特点:重启或者断电后,RAM中的内容丢失。

NVRAM(非易失性RAM)

功能:存储路由器的startup配置文件;存储路由器的备份。

特点:重启或者断电后内容不丢失。

FLASH(快速闪存)

功能:存放IOS和微代码。

特点:重启或者断电后内容不丢失;可存放多个IOS版本(在容量许可的前提下);允许软件升级不需替换CPU中的芯片。

ROM(只读存储器)

功能:存放POST诊断所需的指令;存放mini-ios;存放ROM监控模式的代码。

特点:ROM中的软件升级需要更换CPU的芯片(还好这种情况比较少遇到)

CPU(中央处理器)

衡量路由器性能的重要指标,负责路由计算,路由选择等。

背板:

背板能力是一个重要参数,尤其在交换机中。

  路由算法:又名选路算法,可以根据多个特性来加以区分。算法的目的是找到一条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好”路径(即具有最低费用的路径[1] )。算法设计者的特定目标影响了该路由协议的 *** 作;具体来说存在着多种路由算法,每种算法对网络和路由器资源的影响都不同;由于路由算法使用多种度量标准(metric),从而影响到最佳路径的计算。

  算法分类:主要有RIP、IGRP(IGRP为 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 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 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 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 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已被BGP代替。

问题一:路由是什么意思 路由是把信息从源穿过网络传递到目的的行为,在路上,至少遇到一个中间节点。路由通常与桥接来对比,在粗心的人看来,它们似乎完成的是同样的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桥接发生在OSI参考协议的第二层(链接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网络层)。这一区别使二者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信息,从而以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其任务。

路由的话题早已在计算机界出现,但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获得商业成功,这一时间延迟的主要原因是七十年代的网络很简单,后来大型的网络才较为普遍。

二、路由的组成

路由包含两个基本的动作:确定最佳路径和通过网络传输信息。在路由的过程中,后者也称为(数据)交换。交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选择路径很复杂。

1、路径选择

metric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为了帮助选路,路由算法初始化并维护包含路径信息的路由表,路径信息根据使用的路由算法不同而不同。

路由算法根据许多信息来填充路由表。目的/下一跳地址对告知路由器到达该目的最佳方式是把分组发送给代表“下一跳”的路由器,当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它就检查其目标地址,尝试将此地址与其“下一跳”相联系。下表为一个目的/下一跳路由表的例子。

表5-1 目的/下一跳对应表决定数据的最佳路径

linkwan/e1gif

路由表还可以包括其它信息。路由表比较metric以确定最佳路径,这些metric根据所用的路由算法而不同,下面将介绍常见的metric。路由器彼此通信,通过交换路由信息维护其路由表,路由更新信息通常包含全部或部分路由表,通过分析来自其它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该路由器可以建立网络拓扑细图。路由器间发送的另一个信息例子是链接状态广播信息,它通知其它路由器发送者的链接状态,链接信息用于建立完整的拓扑图,使路由器可以确定最佳路径。

2、交换

交换算法相对而言较简单,对大多数路由协议而言是相同的,多数情况下,某主机决定向另一个主机发送数据,通过某些方法获得路由器的地址后,源主机发送指向该路由器的物理(MAC)地址的数据包,其协议地址是指向目的主机的。

路由器查看了数据包的目的协议地址后,确定是否知道如何转发该包,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转发,通常就将之丢弃。如果路由器知道如何转发,就把目的物理地址变成下一跳的物理地址并向之发送。下一跳可能就是最终的目的主机,如果不是,通常为另一个路由器,它将执行同样的步骤。当分组在网络中流动时,它的物理地址在改变,但其协议地址始终不变,如下图所示。

linkwan/e2gif

上面描述了源系统与目的系统间的交换,ISO定义了用于描述此过程的分层的术语。在该术语中,没有转发分组能力的网络设备称为端系统(ES--end system),有此能力的称为中介系统(IS--intermediate system)。>>

问题二: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路由,什么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什么是路由器,路由器(Router)在OSI/RM中完成网络层中继或第三层中继的任务,从事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包的存储和分组(Packet)转发,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的网络设备。它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能在多个网络互联环供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一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由于它在两个局域网的网络层之间按帧传输数据时,需要改变两个局域网帧中的地址,亦即决定在网络之间数据传输时的路由去向,所以叫“路由器”。 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两类。本地路由器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如光纤、同轴电缆;远程路由器则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具有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DDN需要配DTU,无线连接则要求有无线接收机和发射机。 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转发以及输出数据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问题三:路由是什么意思 X3雷达型无线高功率路由器是专为满足小型企业、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的无线上网需要而设计,它功能强大、性能优越,易于管理是您实现无线宽带共享上网、普通宽带共享上网的最佳选择。

问题四:无线路由器上rouler什么意思 路由器中都同时存在AP模式和Router模式,这两个模式是有区别的,但对网速来说,是有影响的。

Router模式,一般作为主路由时使用,可以设定DHCP,防火墙,宽带绑定划分,MAC/IP地址过滤等等网管功能,如果上面的功能都开启,当然对网速有小小的影响。如果不开启,那对网速是没影响的。而AD模式,一般作为下级路由使用,以上的所有功能都关闭,交由上一级主路由作用。只作无线功能。作为一个数据交换方式进行,本身影响不了网速。网速如何由上一级路由决定。

问题五:综合布线中的路由是什么意思? 路由器和线路路由是不一样的。

路由器是网络锭畴

线路的路由实在综合布线中线路的路由,就是线路的大方向,类的,看看路由图,就理解了

问题六:路由器中的WPS是什么意思?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使用上了无线路由器,在家中搭建属于自己的无线网络。然而默认情况下无线网络的接入与数据的传输是没有任何安全保证措施的,非法用户可以轻松连接无线路由器,以至于家庭计算机上的隐私,网络通讯的秘密都被他人一览无余,虽然无线路由器也提供了诸如WEP,WPA等加密手段,但是由于设置起来比较麻烦,很多人都将其忽略。不过今天我们了解的WPS功能将使无线网络加密更加轻松,我们只需要轻轻一按就可以将非法用户阻挡在无线网络之外。路由器中WPS是由Wi-Fi联盟所推出的全新Wi-Fi安全防护设定(Wi-Fi ProtectedSetup)标准,该标准推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长久以来无线网络加密认证设定的步骤过于繁杂艰难之弊病,使用者往往会因为步骤太过麻烦,以致干脆不做任何加密安全设定,因而引发许多安全上的问题。WPS用于简化Wi-Fi无线的安全设置和网络管理。它目前支持两种模式:个人识别码(PIN)模式和按钮(PBC)模式。通过无线路由器上的WPS键可以让我们快速轻松的加密无线网络传输数据,阻止非法用户的入侵。一方面既保证了无线网络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让我们设置加密轻轻松松,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易的上手。WPS设置,即Wi-Fi保护设置,您可以根据客户端的支持,选择合适的模式。通过WPS,AP和客户端可以自动的进行安全设置,您只需简单的按下按钮或输入PIN就可以了。在有些客户端或路由器上,WPS也称为WSC(Wi-Fi简单设置)。WPS设置  WPS设置,即Wi-Fi保护设置,您可以根据客户端的支持,选择合适的模式。通过WPS,AP和客户端畅以自动的进行安全设置,您只需简单的按下按钮或输入PIN就可以了。在有些客户端或路由器上,WPS也称为WSC(Wi-Fi简单设置)

问题七:路由器上的WAN是什么意思 wan就是外网 lan就是内网相对路由器来说wan指的就是外网的数据(由电信过来的网线等),lan是路由器后面的数据

问题八:路由器5g是什么意思 用5GHz包含了UNII三频段从51~58GHz都有覆盖;频段大优势目前应用较少,干扰非常小,能保障传输质量;缺点也明显室内抗衰减能力弱

问题九:路由器里pin代表什么意思? 您好!PIN,一般在路由器里,很多人把它当做一种测试限定。但其实,我觉得。PIN只是在调试时,从其主终端,发送包至辅终端,或是子终端的一个传送址域代码。可以测定其速度和丢包的基本速限、时限。也可以调整PIN从而进行调试路由的,地址端的数点测算。

问题十:这些路由列表是什么意思? 路由器之类的设备里一般都会保留一份路由表(动态路由或者静态路由)

大致意思是告诉路由器。去往某个IP地址该从这个设备的哪个接口,或者该交给哪个IP地址

比如你上

这个设备知道

要想去往1084185249这个IP地址的数据包,直接交给11294641这个IP地址就可以了。

跳跃数是指,经过的网关个数或者中间经过的设备数(大致就这么个意思)

接口就是指设备的物理接口,或者一些协议方式的接口,比如百兆网口的E0之类的,千兆口的G0之类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12182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