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损标准是怎么计算的

国家电损标准是怎么计算的,第1张

  根据我国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知道,我们国家电力网电能损耗的计算标准与统计线损电量以及供电量这两个量有关。电力网电能损耗的计算公式为:统计线损电量除以供电量然后再乘以100%。其中,供电量的计算方式为:供电量=厂供电量+输入电量-输出电量+购入电量。

 法律依据:《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1范围2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3电能损耗分析4降低电能损耗措施的效果计算5电能损耗统计、计算与分析软件设计要求附录A(标准的附录)电力网元件参数的计算附录B(标准的附录)电能损耗统计、计算与分析软件框图附录C(提示的附录)关于形状系数(K)和损耗因数(F)的计算说明附录D(提示的附录)电晕损耗计算方法简介

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正规的宽带运营商提供的宽带是不存在虚标的情况。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

1、运营商指的多少M的宽带和我们理解的多少MB并不是同一个东西。

2、测速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

3、传输介质(光纤)和传输过程存在损耗。

宽带运营商给我们办理带宽的过程,像极了我们自己在路由器上限制单台设备的上传、下载速率,只不过宽带运营商是在区域节点的服务器上设置了我们上网的带宽。设置了阈值后,只能低于限制速率,而没有办法高于限制速率。

宽带速率(Mbps)和下载速度(MB/s)的区别。Mbps是数据传输单位,MB/s是数据存储单位,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换算。01比特(bit,表示二进制位)是电脑识别讯息的最小单位,再大一些的单位是字节(byte)。举个例子:1101

0011,这个二进制数就是8bit。一般情况下1个字=2个字节(1 Word=2 byte),1字节=8位(1 byte=8bit)。

02数据传输是以“位”(bit)为单位,这就是为什么宽带、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网速的计量单位都是kbps、Mbps而不是KB/s、MB/s。而电脑数据存储却是以“字节”(byte)为单位,比如硬盘的读写速度一般都是用KB/s或MB/s。从上面的1字节=8位(1

byte=8

bit)我们可以知道它们之间是1:8的换算关系

即:100Mbps=100÷8MB/s=125MB/s200Mbps=200÷8MB/s=25MB/s300Mbps=300÷8MB/s=375MB/s03上面的1:8的换算关系是理想化的状态下的结果,实际情况下是达不到的,会有20%~30%的线路损耗

即:100Mbps=125MB/s

x (70%~80%)=(875~10)MB/s200Mbps=25MB/s x

(70%~80%)=(175~20)MB/s300Mbps=375MB/s  x

(70%~80%)=(2625~30)MB/s也就是说宽带运营商提供的100M宽带通过迅雷加速满速下载状态下,实际下载速度是10MB/s左右,而不是确切的125MB/s。

宽带的损耗是如何产生的?宽带损耗一般是由传输介质损耗和传输过程损耗两方面引起的。要理解传输介质损耗和传输过程损耗,举个例子:开车从A点到B点,行经途中有一个路段一半的路正在施工(传输介质损耗)只能缓慢通行,有一个路段堵车了(传输过程损耗)只能缓慢通行。

01

传输介质损耗通信行业现在基本都是使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介质,它的带宽大、传输距离远、损耗小。但光纤也会有损耗,比如:吸收损耗、散射损耗、结构不规则损耗、弯曲损耗等等。

光纤材料和杂质会对光能进行吸收而引起损耗,光能以热量的形式消耗了;光纤材料中原子密度微起伏或光纤波导结构缺陷等会使光功率耦合泄露出纤芯外造成损耗;纤芯包层界面上存在的微小结构波动或光纤内部波导结构不均匀会造成损耗;

光纤轴弯曲也会引起损耗;损耗也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比如:运维人员在熔接光纤时,光纤端口处理不到位或者光纤连接器出现质量问题,熔接好光纤后就会出现光衰较大、信号差。

传输介质的损耗是没有办法避免,只能通过更好的传输介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的制造工艺来降低这种损耗。

02

传输损耗数据传输并不是直接从一端到另一端,中途会通过很多的网络设备(路由、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选择了不同的传输路径就会出现不同的网络状况,耗用的时间就会不一样。数据传输耗时较长,给我们的直观感觉就是宽带很慢。

举个例子:两人从A点同时去B点,一个人从A点直接去往B点,一个人要绕道C点去B点。

那么就会出现以下情况:两人速度一样,一路畅通,直接去往B点的人会先到;A→B堵车,A→C→B全程高速,绕道C点的人会先到;假如用户的宽带是100M,下载一个2MB的文件,耗费了很长时间,用户感觉就是宽带打折了,是骗人的。

实际可能是下载服务器的带宽只有1MB或者文件分包传输过程中有的数据包出现了拥堵。宽带怎么测速才准确?宽带测速的目的在于诊断宽带是否达标,从而诊断网络设备、光纤信号强度等问题。一般都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测速的:

1、通过测速软件测速测速软件测速时,从测速服务器下载测速数据得出下载速率,从本地上传测速数据到测速服务器得出上传速率。(注意这里的单位是kbps或Mbps)

由于存在传输介质损耗、传输损耗,测速软件会通过算法计算得出修正数据与运营商宽带相匹配。2、通过迅雷加速下载测速迅雷加速下载不光会有很多的下载资源,还有迅雷自己的加载服务器,可以确保下载资源不会出现死链、传输过程中也拥有足够的带宽来将数据传输到本地用户。(注意这里的单位是MB/s)

迅雷加速下载测速的结果是最接近宽带运营商提供的带宽,因为下载资源丰富、宽带满速被占用。宽带测速要求宽带通过软件测速时,要保证联网的所有设备都支持宽带的最大带宽,并且测速过程中其他的联网设备要断开。

案例一:宽带300M,电脑百兆网卡有线测速,联网设备:千兆光猫、千兆网线、千兆路由器。结果:测速不准确,原因:电脑网卡是百兆网卡,最高只支持100M的带宽,300M它无福享用,所以通过它测速也不准确。

案例二:宽带300M,手机连接WiFi测速,联网设备:千兆光猫、千兆网线、千兆路由器。结果:测速不准确,原因:手机离无线路由器太远或不支持更快的连接速度,导致手机与路由器协商的连接速度较低。

手机靠近无线路由器,重新连接WiFi,测速结果如下图:

案例三:宽带300M,电脑千兆网卡有线测速,联网设备:千兆光猫、千兆网线、千兆路由器。电脑使用千兆网卡通过有线测速。

结果:测速不准确,原因:测速过程中,有多个设备同时占用网络。假宽带长什么样?假宽带一般是私人或某些公司从电信运营商哪里拉一条宽带后,再通过网络设备分线给用户使用,注意这里是共享宽带,早期的小区宽带就是典型的共享宽带。

举个例子:小区某处贴了小广告100M宽带1年的价格远低于宽带运营商的价格。装上之后,白天上网人少的时候网速确实很快,但晚上的时候,这个网络慢得让人怀疑人生。综上所述安装宽带的时候千万不能占小便宜装上假宽带。安装宽带一定安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宽带运营商的宽带,宽带带宽有保障,个人独享且出现了故障的时候也会有专业的运维人员及时的处理。

另外,如果测速时重复多次,测速结果均和实际带宽不相符,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宽带运营商的电话,让专业的运维人员上门检查线路、网络设备问题。

损耗率计算公式是:损耗率=(损耗量/净用量)×100%。

损耗率:一个辅件在制造某个辅件的过程中,变成不良品的几率。同一子件用来生产不同父件时可能有不同的损耗率,因此定义在材料表BOM中。

指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根据正常的残次和损耗情况在核定单位产品的消耗和总耗料量后所确定的损耗的一定比率。损耗率有两种计算公式,分别用于材料定额的计算和企业采购材料。

计算方法

1、损耗率=(损耗量/净用量)×100%。用消耗量表示为:消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是用于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公式。其中的净用量指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损耗量为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材料损耗。主要用于各种工程预决算,全国通用,具有行业标准和法定意义。

2、损耗率=(损耗量/消耗量)×100%。用消耗量表示为:消耗量=净耗量÷(1-损耗率),不是用于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公式。一般是施工单位用于计算材料采购量的公式,数值根据本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条件,材料的采购来源和途径,还有材料本身的加工特性等由自己确定,属自用公式。

你说的情况比较简单,要想计算这个,需要很多客观条件。首先你的100米中间是否穿过或并行强电,是否有屏蔽管道,都是问题,如果不和强电并行超过1M,与高压点相隔最少2M,而且有屏蔽管道或者是超5类屏蔽双交线,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下载速度应该可以达到400K(理论上),因为你是4M的带宽,下行计算就是4096KB/8=512K,再去掉电损,理论可以达到400。

单模还是多模?\x0d\光纤损耗一般不是计算出来的,如果非要计算出来那只是个大概。不能做准确的。\x0d\光纤损耗是测试出来的。准确的要用光源、光功率计进行测试。otdr次之。\x0d\单模光纤每公里025db总公里数+活动链接器05dbn个=总损耗 \x0d\多模光纤每公里036db总公里数+活动链接器05dbn个=总损耗\x0d\这是个概数 不做准确之用

要先知道 线路的电阻是多少 这东西 在 电线上有标识然后求出整个线路通过的电流(必须要求,因为 要和用电器串联)具体方法是 :根据欧姆定律 Ⅰ=U/R (总电压除以总电阻)最后 根据 W=I�0�5Rt 就得出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12183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