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第1张

实用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参考答案

一、 设计思路

根据该学院网络需求,将该学院网络划分为:出口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四个层次;

出口层使用防火墙一台,其DMZ区连接学院服务器,外网口连接Internet,内网口连接核心层;

使用两台三层交换机(Rs1-Rs2)组成网络核心层;四台三层交换机(Rs2-Rs6)组成网络汇聚层,核心层与汇聚层使用双链路以实现线路备份与负载均衡;

使用二层交换机若干台构成网络接入层,连接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

二、 网络拓朴图

三、 防火墙端口和三层交换机VLAN接口配置

防火墙DMZ口:17216162/26

防火墙内网口1:10012/30(与Rs1点对点连接)

防火墙内网口2:100126/30(与Rs2点对点连接)

RS1:配置VLAN接口6个。

Vlan 11: 10011/30 用于与防火墙点对点连接;

Vlan 21: 10015/30 用于与Rs2点对点连接;

Vlan 31: 10019/30 用于与Rs3点对点连接;

Vlan 41: 100113/30 用于与Rs4点对点连接;

Vlan 51: 100117/30 用于与Rs5点对点连接;

Vlan 61: 100121/30 用于与Rs6点对点连接;

RS2:配置VLAN接口6个。

Vlan 12: 100125/30 用于与防火墙点对点连接;

Vlan 22: 10016/30 用于与Rs1点对点连接;

Vlan 32: 100129/30 用于与Rs3点对点连接;

Vlan 42: 100133/30 用于与Rs4点对点连接;

Vlan 52: 100137/30 用于与Rs5点对点连接;

Vlan 62: 100141/30 用于与Rs6点对点连接;

RS3:配置VLAN接口5个。

Vlan 13: 100110/30 用于与Rs1点对点连接;

Vlan 23: 100130/30 用于与Rs2点对点连接;

Vlan 33: 19216801/26 用于办公计算机接入;

Vlan 43: 192168065/26 用于教学计算机接入;

Vlan 53: 1921680129/25 用于科研用计算机接入;

RS4:配置VLAN接口3个。

Vlan 14: 100114/30 用于与Rs1点对点连接;

Vlan 24: 100134/30 用于与Rs2点对点连接;

Vlan 34: 19216811/24 用于研究生计算机接入;

RS5:配置VLAN接口5个。

Vlan 15: 100118/30 用于与Rs1点对点连接;

Vlan 25: 100138/30 用于与Rs2点对点连接;

Vlan 35: 19216821/24 用于250台实验用计算机接入;

Vlan 45: 19216831/24 用于250台实验用计算机接入;

Vlan 55: 19216841/24 用于250台实验用计算机接入;

RS6:配置VLAN接口5个。

Vlan 16: 100122/30 用于与Rs1点对点连接;

Vlan 26: 100142/30 用于与Rs2点对点连接;

Vlan 36: 19216851/24 用于250台实验用计算机接入;

Vlan 46: 19216861/24 用于250台实验用计算机接入;

Vlan 56: 19216871/24 用于230台实验用计算机接入;

四、 网段分配表

网段名 始地址 末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接入三层交换机

服务器 1721611 17216161 255255255192 17216162 防火墙

办公用计算机 19216802 192168061 255255255192 19216801 RS3

教学用计算机 192168066 1921680125 255255255192 192168065 RS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表自己完善)

五、 路由设计

1、 静态路由

使用静态路由解决路由问题时,各三层交换机路由表如下表

三层交换机名 目标网段/掩码位数 下一跳IP 下一跳接口

RS1 1721610/26 10012 Vlan11

RS1 19216800/24 100110 Vlan31

Rs1 19216810/24 100114 Vlan41

Rs1 19216820/23 100118 Vlan51

Rs1 19216840/24 100118 Vlan51

Rs1 19216850/24 100122 Vlan61

Rs1 19216860/23 100122 Vlan61

Rs1 0000/0 10012 Vlan11

三层交换机名 目标网段/掩码位数 下一跳IP 下一跳接口

RS2 1721610/26 100126 Vlan12

RS2 19216800/24 100130 Vlan32

Rs2 19216810/24 100134 Vlan42

Rs2 19216820/23 100138 Vlan52

Rs2 19216840/24 100138 Vlan52

Rs2 19216850/24 100142 Vlan62

Rs2 19216860/23 100142 Vlan62

Rs2 0000/0 100126 Vlan12

三层交换机名 目标网段/掩码位数 下一跳IP 下一跳接口

Rs3 0000/0 10019 Vlan13

(完善Rs4、Rs5、Rs6路由表)

2、 RIP路由协议(如果使用了静态路由,就可不必使用RIP协议)

在三层交换机上启用RIP协议。

其中Rs1作如下配置

Rs1(config)#router rip

Rs1(config router)#version 2

Rs1(config router)#network 10010

其中Rs2作如下配置

Rs2(config)#router rip

Rs2(config router)#version 2

Rs2(config router)#network 10010

其中Rs3作如下配置

Rs3(config)#router rip

Rs3(config router)#version 2

Rs3(config router)#network 10010

Rs3(config router)#network 19216800

其中Rs4作如下配置

Rs4(config)#router rip

Rs4(config router)#version 2

Rs4(config router)#network 10010

Rs4(config router)#network 19216810

其中Rs5作如下配置

Rs5(config)#router rip

Rs5(config router)#version 2

Rs5(config router)#network 10010

Rs5(config router)#network 19216820

Rs5(config router)#network 19216830

Rs5(config router)#network 19216840

(自己完善Rs6配置)

六、 网站设计与功能板块(略,参考自己学院网站,作描述即可)。

简单的说,逻辑地址就是IP地址,可以点“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输入“IPCONFIG”可以获得。

复杂来说,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区别可以从OSI模型入手。考虑一下,所谓物理地址就是厂商在网络接口卡上编码的48位MAC地址。这类地址是独特的,指的是以太网或者硬件的地址。这类地址不能够改变。逻辑地址是一种32位IP地址(V4)。逻辑地址不嵌入在网卡中,而是分配给网卡以便用于网络之间的路由。这类地址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工作。IP协议与TCP协议组合为TCP/IP协议,成为连接网络与网络(也就是互联网)的事实上的协议(也就是通用计算机语言)。OSI模型是国际标准组织(OSI)开发的一个标准,为软件开发和网络通信的一致性提供了一个蓝图。

设计1:XX网络构建方案设计

设计2:企业内部Web站点构建及维护;

设计3:企业内部的DNS服务器构建。

设计4:利用双网卡主机实现路由功能

首先保证主机有两块网卡,一块连接你的“猫”,一块连接副机,然后进入到副机电脑的Windows

XP的“网络邻居”中,点选“设置家庭或小型办公网络”,这时要确定主机电脑和副机已连接好,点两下“下一步”,会出现三个选项,选择第二项,继续点“下一步”,在“工作组名”栏里把默认的“MSHOME”改为“WORKGROUP”,一直点“下一步”,直到问“你要做什么?”时,会出现四个选项,选择第四项,“完成该向导”就可以了。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的IE,是不是可以上网了'

设计5:利用ADSL实现共享

设计6:利用代理服务器实现共享上网上网。

设计7:简单FTP客户端软件设计。

设计8:RS-232串行接口通信软件设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12188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