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温室大棚有多智能

智慧温室大棚有多智能,第1张

智慧温室大棚有多智能

在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各种各样的大棚随处可见,一家建一两间大棚管的过来收入低,多建几间又忙不过来,还得雇人,仿佛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其实主要是大棚管理问题上犯了难,换种思路也许就能解决了。

智慧温室在荷兰、加拿大、以色列等地少人多的国家已经普及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并不广。说起来智慧温室并非多么高大上,只是在原先大棚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化控制系统,降低人工管理大棚的难度,例如种植、授粉、灌溉施肥、采摘等都需要人工进行,需要改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智能温室项目涉及到的设备器材包括两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有传感器等感知设备以及控制箱,软件也就是物联网管理云平台,软件通常是与硬件绑定销售的,并不单独收费,云平台提供了一个远程管理温室大棚的窗口。
  

附带了云平台系统的温室,智能化程度主要体现在环境数据的调控上,数据自动上传,登录云平台就能查看数据,数据能以文字EXECL、曲线图等形式呈现,数据对比,对温室大棚环境调控能力成了数字调控,大棚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智能温室需要提前在云平台设定好各类环境参数,后期交给云平台自动运行就行,需要人工 *** 作的事项会减少80%,一个标准大棚每年节省10-15个人工。

对于作物的栽培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传感器这类感知设备能将温室数据转变为数字,据此可剖析断定适合栽培的作物种类,对于作物的生根、发芽、结果、成熟等阶段所需生长要素的调控也能精准。

云平台会根据温室大棚实际环境来调控,当大棚内部温室低于设定的10摄氏度时,自动关闭窗户、通风、风机等通气设备,拉下保温帘等进行保温工作,或者干脆设定云平台每天早上通风接收阳光照射,晚上18:00之后开启保温,重复性工作交给系统自动处理。

当一个能管理多间大棚、作物产量质量大幅提高之后,自然也就能拉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智能温室内部环境调控合理,产量能比传统大棚增产35%以上,再加上果蔬品相,色泽、口感等方面都有改善,售价也能提高点,简单算笔账,建设1亩的智能温室,以种黄瓜来算,秋季茬黄瓜亩产量:2万斤—3万斤,春季茬黄瓜亩产量:3万斤—5万斤,年亩产量大概是6万斤,批发销售单价一元一斤,收入还是可观的。

智能温室的建设虽然能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遗憾的是目前处于发展应用的初期,认识了解的人有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688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