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学习笔记

缠论学习笔记,第1张

缠论学习笔记

关键词:介入,走势,转折,交易经验

介入:

第九课:判断介入的标准,以及介入失败后的 *** 作,及时止损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介入的判断标准,要有至少三个独立的评判系统,如:均线系统(吻)
拓展:学习其他指标作为评判系统之一?如鳄鱼线,boll线,macd e.g.

第十三课:建立买卖程序,如果苗头不对,要及时撤出来,哪怕踏空一段再追回来也可以。突破,回档都一样处理。
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女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
男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下。
第一类买点: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至少第二吻以后)
第二类买点: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

缠中说禅买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例如,周线上的第二类买点由日线上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有了这个缠中说禅买点定律,所有的买点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类买点。

缠中说禅短差程序: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对于周线买点介入的,就应该利用日线的第一类卖点减仓,其后在第一类买点回补。

走势:

第十五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走势的三种分类:上涨、下跌、盘整。所有上涨、下跌、盘整都建立在一定的周期图表上,例如在日线上的盘整,在30分钟线上可能就是上涨或下跌。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一切的转折,基本都是从“湿吻”开始的。转折,一般只有两种:一、“湿吻”后继续原趋势形成陷阱后回头制造出转折;二、出现盘整,以时间换空间地形成转折。

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开始由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趋势中,当缠中说禅趋势力度比上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缺点是必须等再次接吻后才能判断,这时候,走势离真正的转折点会已经有一点距离。解决方案1:看低一级别的图,从中按该种办法找出相应的转折点。这样和真正的低点基本没有太大的距离。解决方案2:参考如下“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缺陷是风险稍微大点,且需要的技巧要高点,对市场的感觉要好点。

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吻”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因为这个概念是即时的,马上就可以判断当下的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与前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的强弱对比,一旦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断“背驰”即将形成,然后再根据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的距离,一旦延伸长度缩短,就意味着真正的低部马上形成。

背弛存在级别,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弛,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大顶,除非日线上同时也出现背弛(一分钟级别,日线级别共振)。但出现背弛后必然有逆转,这是没任何商量余地的。逆转的结束时刻就是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由于所有的买卖点,最终都可以归到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而背驰与该种买卖点密切相关,所以可以这样说,任何的逆转,必然包含某级别的背驰,于是,可以证明如下定理:

缠中说禅背驰-买卖点定理: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

只要看到某级别的背驰,必然意味着要有逆转。但逆转并不意味着永远的,例如,日线上向上的背驰制造一个卖点,回跌后,在5分钟或30分钟出现向下的背驰制造一个买点,然后由这买点开始,又可以重新上涨,甚至创新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有可能存在卖飞的情况)。

用MACD判断背驰,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上升或下降)。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A、B、C段。显然,B的中枢级别比A、C里的中枢级别都要大,否则A、B、C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中枢了。B这个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中枢,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A逆向的趋势,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中枢里了。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看MACD柱子的面积不需要全出来,一般柱子伸长的力度变慢时,把已经出现的面积乘2,就可以当成是该段的面积。所以,实际 *** 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后才发现背驰,在上涨或下跌的最后阶段,判断就出来了,一般都可以抛到最高价位和买在最低价位附近。)

拓展:看601628人寿的5分钟图

盘整背驰判断指类似背驰的判断方法在盘整走势中的应用。下图以盘整中往上的情况为例子,往下的情况反之亦然。如果C段不破中枢,一旦出现MACD柱子的C段面积小于A段面积,其后必定有回跌。比较复杂的是如果C段上破中枢,但MACD柱子的面积小于A段的,这时候的原则是先出来,其后有两种情况,如果回跌不重新跌回,就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刚好这反而构成该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反之就继续该盘整,跌回大的中枢之内,无第三类买点,不过站在超短线的立场,如果出现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又可以重新介入。

拓展:看上证的5分钟图(盘整背驰继续盘整),000002万科的15分钟图(盘整背驰但突破中枢形成三买)

背驰与盘整背驰的两种情况中,背驰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背驰,其回跌,一定至少重新回到B段的中枢里。盘整背驰,一般会在盘整中弄短差时用到,如果其间突破中枢,其回跌必须分清楚上面的两种情况。无论背驰与盘整背驰,只要满足上面相应的标准,其技术上都是绝对的,没有任何的或然。问题不在于这种技术的准确性,而在于 *** 作者判断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必须先把什么是背驰,什么是盘整背驰,他们之间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那是无法熟悉应用这项技术的。(背驰AC同向,B为盘整或反向,B的中枢级别大于AC的中枢级别,A之前有高级别中枢;盘整背驰整个前提是发生在盘整中,而背驰是发生在趋势中,否则背驰也是盘整背驰。)
拓展:看601628人寿

MACD的灵敏度,和参数有关,一般都取用12、26、9为参数,这对付一般的走势就可以了,但一个太快速的走势,1分钟图的反应也太慢了,如果弄超短线,那就要看实际的走势。MACD的柱子伸长,和乖离有关,大致就是走势和均线的偏离度。打开一个MACD图,首先应该很敏感地去发现该股票MACD伸长的一般高度,在盘整中,一般伸长到某个高度,就一定回去了,而在趋势中,这个高度一定高点,那也是有极限的,一般来说,一旦触及这个乖离的极限,特别是两次或三次上冲该极限,就会引发因为乖离而产生的回调。这种回调因为变动太快,在1分钟上都不能表现其背驰,所以必须用单纯的MACD柱子伸长来判断。注意,这种判断的前提是1分钟的急促上升,其他情况下,必须配合黄白线的走势来用。
拓展:看600779的1分钟图的例子

还有一种,就是股票不断一字涨停,这时候,由于MACD设计的弱点,在1分钟、甚至5分钟上,都会出现一波一波类似正弦波动的走势,这时候不能用背弛来看,最简单,就是用1分钟的中枢来看,只要中枢不断上移,就可以不管。直到中枢上移结束(中枢扩张,上中枢的波动进入下中枢的波动),就意味着进入一个较大的调整,然后再根据大一点级别的走势来判断这种调整是否值得参与。如果用MACD配合判断,就用长一点时间的,例如看30分钟。一般来说,这种走势,其红柱子都会表现出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红柱子回跌的低点越来越低,最后触及0轴,甚至稍微跌破,然后再次放红伸长,这时候就是警告信号,如果这时候在大级别上刚好碰到阻力位,一但涨停封不住,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就很自然了。注意,如果这种连续涨停是出现在第一段的上涨中,即使打开涨停后,震荡结束,形成一定级别的中枢后,往往还有新一段的上涨,必须在大级别上形成背驰才会构成真正的调整,因此,站在中线的角度,上面所说的超短线,其实意义并不太大,有能力就玩,没能力就算了。关键是要抓住大级别的调整,不参与其中,这才是最关键的。
拓展:看600385图的例子

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如果日线上在上涨的中段刚开始的时候,MACD刚创新高,红柱子伸长力度强劲,这时候5分钟即使出现背驰,其下跌力度显然有限,所以只能打点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在日线走势的最后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阶段,一个1分钟的背驰足以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地综合来考察,绝对不能一看背驰就抛等大跌。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两个中枢的上涨,在MACD上会表现出这样的形态,就是第一段,MACD的黄白线从0轴下面上穿上来,在0轴上方停留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第一个中枢,同时形成第二类买点,其后突破该中枢,MACD的黄白线也快速拉起,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势延伸等等,以及MACD绕来绕去的所谓指标钝化都经常出现在这一段,这段一般在一个次级别的背驰中结束,然后进入第二个中枢的形成过程中,同时MACD的黄白线会逐步回到0轴附近,最后,开始继续突破第二个中枢,MACD的黄白线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但这次,黄白线不能创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积或者伸长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现背驰,这就结束了这一个两个中枢的上涨过程。注意,MACD在0轴附近盘整以及回抽0轴所形成的中枢,不一定就是相应级别的中枢,而是至少是该级别的中枢。例如日线MACD的0轴盘整与回拉,至少构成日线的中枢,但也可以构成周线的中枢,这时候就意味着日线出现三段走势。
拓展:看000572图的例子

第二十七课:某级别的背驰段指,在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第一类买点肯定是趋势背驰构成的,而盘整背驰构成的买点,在小级别中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以前也没专门当成一种买点,但在大级别里,这也构成一种类似第一类买点的买点,因为在超大级别里,往往不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趋势。站在最大的级别看,所有股票都只有一个中枢,因此,站在大级别里,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其实是一个盘整,这时候就要用到这因为盘整背驰而形成的类第一类买点了。这个级别,至少应该是周线以上。周线找出来的,不一定是历史性大底,可能就是一个比较长线的底部。如果把这种方法用在日线上,也是可以的,但相应的可靠性就不是那么绝对了。

缠中说禅精确大转折点寻找程序定理: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换言之,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先找到其背驰段,然后在次级别图里,找出相应背驰段在次级别里的背驰段,将该过程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最低级别,相应的转折点就在该级别背驰段确定的范围内。如果这个最低级别是可以达到每笔成交的,理论上,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精确到笔的背驰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笔。(区间套定理)
拓展:600640、000001、000006、000009、000012、600643的季度图,看看历史底部是怎么形成的。月线图的,看600663。

第十六课,第十七课:走势是分级别的,在30分钟上的上涨,可能在日线图上只是盘整的一段甚至是下跌中的反d,所以抛开级别前提而谈论趋势与盘整是毫无意义的。
上涨、下跌、盘整三种基本走势,有六种组合可能代表着三类不同的走势组合:
陷阱式:上涨+下跌;下跌+上涨。
反转式:上涨+盘整+下跌;下跌+盘整+上涨。
中继式:上涨+盘整+上涨;下跌+盘整+下跌。
站在多头的角度,有买入价值的是:下跌+上涨、下跌+盘整+上涨、上涨+盘整+上涨三种。没有买入价值的是:上涨+下跌;上涨+盘整+下跌;下跌+盘整+下跌。
如果在一个下跌走势中买入,其后只会遇到一种没买入价值的走势,就是下跌+盘整+下跌,这比在上涨时买入要少一种情况。在下跌时买入,唯一需要躲避的风险有两个:一、该段跌势未尽;二、该段跌势虽尽,但盘整后出现下一轮跌势。解决方案分别是,一、对下跌走势用背驰来找第一类买点;二、一旦出现盘整走势,必须先减仓退出。为什么不全部退出,因为盘整后出现的结果有两种:上涨、下跌,一旦出现下跌就意味着亏损,而且盘整也会耗费时间,对于中小资金来说,完全没必要。

“下跌+上涨”买卖方法详解(第一类买点):在第一类买点买入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无论后面如何,都马上退出。这种买卖方法的实质,就是在六种最基本的走势中,只参与唯一的一种:下跌+上涨。对于资金量不大的,这是最有效的一种买卖方法。下面重点分析,对于下跌+上涨来说,连接下跌前面的可能走势只会有两种:上涨和盘整。如果是上涨+下跌+上涨,那意味着这种走势在高一级别的图形中是一个盘整,因此这种走势可以归纳在盘整的 *** 作中。换言之,对于只 *** 作“下跌+上涨”买卖的,“上涨+下跌+上涨”走势不考虑,也就是说,当你希望用“下跌+上涨”买卖方法介入一只出现第一类买点的股票,如果其前面的走势是“上涨+下跌”,则不考虑。注意,不考虑不意味着这种情况没有赢利可能,而只是这种情况可以归到盘整类型的 *** 作中,但“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是拒绝参与盘整的。如此一来,按该种方法,可选择的股票又少了,只剩下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盘整+下跌+上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对于“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来说,必须是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前面是“盘整+下跌”型的走势后出现第一类买点。显然,这个下跌是跌破前面盘整的,否则就不会构成“盘整+下跌”型,只会仍是盘整。那么在该盘整前的走势,也只有两种:上涨、下跌。对于“上涨+盘整+下跌”的,也实质上构成高一级别的盘整,因此对于“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来说也不能参与这种情况,因此也就是只剩下这样一种情况:“下跌+盘整+下跌”。
综上所述,对于“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来说,对股票的选择就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现第一类买点且之前走势是“下跌+盘整+下跌”类型。因此这里就得到了用“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选择买入品种的标准程序:一、首先只选择出现“下跌+盘整+下跌”走势的。二、在该走势的第二段下跌出现第一类买点时介入。三、介入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坚决退出。注意,这个退出肯定不会亏钱的,因为可以利用低一级别的第一类卖点退出,是肯定要赢利的。但为什么要退出,因为它不符合“下跌+上涨”买卖不参与盘整的标准,盘整的坏处是浪费时间,而且盘整后存在一半的可能是下跌,对于中小资金来说,根本没必要参与。一定要记住, *** 作一定要按标准来,这样才是最有效率的。如果买入后不出现盘整,那就要彻底恭喜你了,因为这股票将至少回升到“下跌+盘整+下跌”的盘整区域,如果在日线或周线上出现这种走势,进而发展成为大黑马的可能是相当大的。

“下跌+上涨”买卖方法详解(第一类买点): 上述方法反过来就是选择卖点的好方法了,也就是说前面出现“上涨+盘整+上涨”走势的,一旦第二段升势出现第一类卖点,一定要走,因为后面很可能就是“上涨+下跌”的典型走势。
拓展:看北辰实业K线示例;时间之窗?

第十七课: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用更简练的话,就是“走势终完美”。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换言之,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这里有一个递归的问题,就是这次级别不能无限下去。在实际之中,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定义,而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K线重叠部分。一般来说,对实际 *** 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当然,也可以设定为1秒种线,但这都没有太大区别。公式:
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

上涨和下跌是趋势类,盘整就是盘整类。在任何一个级别的走势中利用“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义“盘整”、“趋势”。

走势:打开走势图看到的就是走势。走势分不同级别。
走势类型:上涨、下跌、盘整。
趋势:上涨、下跌。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因为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对于下跌的走势来说,一旦完成,只能转化为上涨与盘整,因此,一旦能把握下跌走势转化的关节点买入,就在市场中占据了一个最有利的位置,而这个买点,就是前面反复强调的“第一类买点”;而因为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所以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第一次次级别回调制造的低点,是“第二类买点”,因为上涨和盘整必然要在图形上完成,而上涨和盘整在图形上的要求,是必须包含三个以上的次级别运动,因此后面必须还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次级别运动,这样的买点是绝对安全的,其安全性由走势的“不患”而保证(走势终完美)。卖点的情况反之亦然。

缠中说禅买卖点定律一: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

缠中说禅趋势转折定律:任何级别的上涨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卖点构成的;任何的下跌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构成的。(注:某级别不一定是次级别,因为次级别里可以是第二类买卖点,而且还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同级别同时出现第一类买卖点,也就是出现不同级别的同步共振,所以这里只说是某级别)
拓展:分解定理一和分解定理二不明白?

第十八课:走势类型的延伸,例如一个盘整,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后,盘整就可以随时完成,也就是说,只要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走出来后,盘整随时结束都是完美的,但这可以不结束,可以不断延伸下去,不断围绕这缠中说禅中枢上上下下地延伸下去直到无穷都是可以的。同样,面对趋势,形成两个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任何趋势都可以随时结束而完美,但也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形成更多的中枢。这种情况在实际 *** 作中太常见了,如果这趋势是向上的,会不断上涨。对于下跌的延伸,是所有抄底者的噩梦。逃顶、抄底为何难?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走势类型的延伸”。

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的判断关键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及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力度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缺口在分析中有比较强技术含义的理论依据所在,如:跳空缺口(最短的时间最大的涨幅)。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不然就是突破站稳了)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
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

拓展:看600519图形,以及大盘05年30分钟图

第二十课:在趋势里,同级别的前后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是不能有任何重叠的,这包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一旦重叠,就不能认为该走势类型是趋势,而只是产生一个更大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对于第一种有a1=b1,b2=c2;

对第二种有a2=b2,b1=c1。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中枢的公式都可以简化为[max(a2,c2),min(a1,c1)]。显然,A、C段,其方向与中枢形成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反之依然。为方便起见,以后都把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按中枢中的时间顺序,分别记为Zn等(注:如果是日线图,那么次级别就看30分钟图),而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特别地,再定义ZG= 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区间。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中枢高点),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中枢低点),则构成第三类卖点。并不是任何回调回抽都是第三类买卖点,必须是第一次。而且,第三类买卖点后,并不必然是趋势,也有进入更大级别盘整的可能,但这种买卖之所以必然赢利,就是因为即使是盘整,也会有高点出现。 *** 作策略很简单,一旦不能出现趋势,一定要在盘整的高点出掉,这和第一、二类买点的策略是一样的。
拓展:中心定理一不懂

第二十一课:中枢有三种情况:延续、扩张与新生。如果是中枢延续,那么在中枢上是不可能有买点的,因为中枢延续必然要求所有中枢上的走势都必然转折向下,在这时候,只可能有卖点。而中枢扩张或新生,在中枢之上都会存在买点,这类买点,就是第三类买点。也就是说,第三类买点是中枢扩张或新生产生的。中枢扩张导致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而中枢新生,就形成一个上涨的趋势,这就是第三类买点后必然出现的两种情况。对于更大级别中枢的情况,肯定没有马上出现一个上涨趋势的情况诱人,所以对于实际 *** 作中,任何尽量避免第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第三类买点的条件符合,其后都必然要赢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中枢下形成的买点,如果该中枢是在上涨之中的,在中枢之下并不能必然形成买点,中枢下的买点,只可能存在于下跌与盘整的走势类型中。换言之,一个上涨趋势确定后,不可能再有第一类与第二类买点,只可能有第三类买点。而对于盘整的情况,其中枢的扩张与新生,都不能必然保证该买点出现后能产生向上的转折,因为其扩张与新生完全可以是向下发展的,而对于中枢延续的情况,中枢形成后随时都可以打破而结束延续,也不必然有向上的转折,所以盘整的情况下,中枢下也不必然产生买点。因此,只有在下跌确立后的中枢下方才可能出现买点。这就是第一类买点。
第二类买点是和第一类买点紧密相连的,因为出现第一类买点后,必然只会出现盘整与上涨的走势类型,而第一买点出现后的第二段次级别走势低点就构成第二类买点,根据走势必完美的原则,其后必然有第三段向上的次级别走势出现,因此该买点也是绝对安全的。第二类买点,不必然出现在中枢的上或下,可以在任何位置出现,中枢下出现的,其后的力度就值得怀疑了,出现扩张性中枢的可能性极大,在中枢中出现的,出现中枢扩张与新生的机会对半,在中枢上出现,中枢新生的机会就很大了。但无论哪种情况,赢利是必然的。

显然,第一类买点与第二类买点是前后出现的,不可能产生重合,而第一类与第三类买点,一个在中枢之下、一个在中枢之上,也不可能产生重合。只有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是可能产生重合的,这种情况就是:但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个次级别的走势凌厉地直接上破前面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然后在其上产生一个次级别的回抽不触及该中枢,这时候,就会出现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重合的情况,也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两者的重合。当然,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必然的理由确定第二、三类买点重合后一定不会只构成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扩张,但实际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大级别的上涨往往就会出现。

缠中说禅买卖点的完备性定理:市场必然产生赢利的买卖点,只有第一、二、三类。

证明缠中说禅升跌完备性定理:市场中的任何向上与下跌,都必然从三类缠中说禅买卖点中的某一类开始以及结束。换言之,市场走势完全由这样的线段构成,线段的端点是某级别三类缠中说禅买卖点中的某一类。

转折

第二十九课:
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一、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

对于5分钟级别趋势发生背驰的情况,那这个5分钟级别的趋势里所具有的中枢都是5分钟级别的,假设共有N个,显然,这个N>=2。考虑最后一个中枢的情况,最后的背驰段,跌破该中枢后,该背驰段显然是一个1分钟以下级别的走势,否则就和该中枢是5分钟级别趋势的最后一个中枢的前提矛盾了。该背驰段出现第一类买点发生反d,显然,该反d一定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也就是围绕该中枢震荡的最低点,否则,如果反d连这都触及不了,就等于在下面又至少形成一个新的5分钟中枢,这与上中枢是最后一个矛盾。这种只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的反d,就是背弛后最弱的反d,这种反d,将把最后一个中枢变成一个级别上的扩展,例如,把5分钟的中枢扩展成30分钟甚至更大的中枢。注意,这种情况和盘整背驰中转化成第三类卖点的情况不同,那种情况下,反d的级别一定比最后一个中枢低,而这种情况,反d的级别一定等于或大于最后一个中枢的。因此,这两种情况,不难区分。

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这二种情况就是发生转折的两种情况,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相应的力度有区别。当反d至少要重新触及最后一个中枢,这样,将发生转折,也就是出现盘整与上涨两种情况,对于上面5分钟下跌的例子,就意味着,将出现5分钟级别更大的盘整或5分钟级别以上的上涨,两段走势类型的连接,就有两种情况出现:下跌+盘整,或者下跌+上涨。注意,这里的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级别,否则就和下跌的延伸或第一种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搞混了。而上涨的中枢,不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例如,一个5分钟级别的下跌后反过来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上涨,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盘整,那就至少是30分钟级别的。

“下跌+盘整”中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这里不妨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例如,还是一个5分钟的下跌,那至少有两个中枢,整个下跌,最一般的情况就是a+A+b+B+c,其中的abc,其级别最多就是1分钟级别的,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可以就是一个缺口。而A、B,由于是5分钟级别的中枢,那至少由3段1分钟的走势类型构成,如果都按1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来计量,而且不妨假设abc都是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么a+A+b+B+c就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而一个30分钟的盘整,至少有3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而1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至少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也就是一个30分钟的盘整,就至少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这和上面a+A+b+B+c的数量是一致的。从这数量平衡的角度,就知道为什么“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了,如果级别一样,例如一个5分钟的盘整,只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和9就差远了,也不匹配。当然,“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而是上面说到的,如果该级别一样,那只有两种情况,下跌延伸或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和“下跌+盘整”是不搭界的。如果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例如5分钟扩展成30分钟,那和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有什么区别?这区别大了,因为在“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也就是“下跌+盘整”中,下跌和盘整都是完成的走势类型,这意味着是两个走势类型的连接。而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是一个未完成的走势类型的延续,还在一个走势类型里。例如,在上面的a+A+b+B+c里,如果B+c发生中枢扩展,从5分钟扩展成30分钟的,那么a+A+b就是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把a+A+b用a表示,而B+c发生中枢扩展用A表示,那么整个走势就表示成a~+ A,其后的走势还可以继续演化,形成a+A+b+B+c,也就是扩展成一个30分钟级别的下跌,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演化,总之,是必须把走势类型给完成了,这和“下跌+盘整”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以上三种情况,就完全分类了某级别背驰后的级别与力度,也就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后将发生怎么样的情况,而第一类卖点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注意,这里说的是最精确的情况,由于第一种情况很少发生且和第二种情况有所类似,所以粗糙地说,也可以说背驰以后就意味着盘整和反趋势。那么,怎么分别这几种情况,关键就是看反d中第1个前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级别的次级别走势(例如前面的下跌是5分钟级别,就看1分钟级别的第1次反d),是否重新回抽最后一个中枢里,如果不能,那第一种情况的可能就很大了,而且也证明反d的力度值得怀疑,当然这种判别不是绝对的,但有效性很大。而对于实际的 *** 作,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例如是盘整还是上涨,关键看突破第一个中枢后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而 *** 作中,是在第一、二类买点先买了,然后观察第三类买点是否出现,出现就继续持有,否则就可以抛出,因此在 *** 作上,不会造成任何困难。当然,如果是资金量特别小,那么完全可以在突破的次级别走势背驰时先出掉,然后看回试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形成就回补,不形成就不回补。

一个可被理论保证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抄底时,最好就是买那些当下位置离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幅度最大的,所谓的超跌,应该以此为标准。因为本章的定理保证了,反d一定达到DD=min(dn)之上,然后在反d的第1波次级别背驰后出掉,如果这个位置还不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那么这个股票可以基本不考虑,当然,这可能有例外,但可能性很小。然后在反d的第一次次级别回试后买入那些反d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的股票而且最好是突破该中枢的而且回试后能站稳的,根据走势必完美,一定还有一个次级别的向上走势类型,如果这走势类型出现盘整背驰,那就要出掉,如果不出现,说明买到了一个所谓V型反转的股票,其后的力度当然不会小。
拓展:20070206大盘的5分钟反d,一定要看

交易经验:

第二十六课:某种程度来说,市场无风险,除非不能交易了。任何的卖点都是卖点,任何的买点都是买点,唯一需要控制的只是买卖的量而已。级别的意义,基本只和买卖量有关。站在这个角度,股票是无须选择的,唯一值得选择的,就是波动大的股票。对于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全仓进出,游走在不同的凭证之间。一笔足够长的钱+缠论的熟练运用=战无不胜。

第二十七课:盘整背驰最有用的,就是用在大级别上,特别是至少周线级别以上的,这种盘整背驰所发现的,往往就是历史性的大底部。配合MACD,这种背驰是很容易判断的。
拓展:000002 1993年季线图

第三十课:缠中说禅理论是对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的一个完全的数学公理化理论,唯一需要监控的就是价格充分有效市场(不会交易不算数)与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不会一个庄家拿到全部筹码)这两个前提是否还存在,更重要的是,这归根结底是一套关系人的理论,只能不断在交易中修炼,最后比的可是功力。例如,就算是背驰这么简单的事情,就算是同一种方法,当成为群体性行为时,比的就是心态与功力,心态不好、出手早或出手迟的,就会在价格上留下痕迹,甚至当趋同性较强时,会使得级别的延伸不断出现,那就让功力深的人得到一个更好的买入或卖出价格,这些细微的差别积累下来,足以使得赢利水平天差地别。

第三十课:
资金管理:
1、资金,必须长期无压力,这是最重要的。
2、不能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危险的境地,所谓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都不是资本市场应该采取的态度。
3、要把成本变为0。当成本变成0以后,就要挣股票,直到股票见到历史性大顶,也就是至少出现月线以上的卖点。
4、股票不断上涨,就不断加仓,这样一定会出问题。买股票,宁愿不断跌不断买,也绝对不往上加码。(并不适合散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700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