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王道】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王道】,第1张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王道】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 分层结构

分层的基本原则分层结构概念小结 2. ISO/OSI参考模型

OSI七层ISO/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 3. TCP/IP 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异同 4.五层参考模型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 计算机系统 ,通过 通信设备线路 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 软件 实现 资源共享信息传递 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 互连 的、 自治 的计算机集合

互连 - 互联互通 通信链路自治 - 无主从关系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连通性)资源共享 硬件 软件 数据分布式处理 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意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 Hadoop平台提高可靠性 替代机负载均衡 各计算机之间更亲密 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成分

硬件软件协议 工作方式

边缘部分 用户直接使用

C/S方式P2P方式 核心部分 为边缘部分服务 功能组成

通信子网

实现 数据通信 资源子网

实现 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

广域网WAN(交换技术)城域网MAN局域网WAN(广播技术)个人区域网PAN

按使用者分:

公用网 eg. 中国电信专用网 eg. 军用网等

按交换技术分: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按拓扑结构分:

按传输技术分:

广播式网络 共享公共通信信道点对点网络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

概念:速率即 数据率 或称 数据传输率比特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 主机 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 位数的速率。

数据传输单位: bit 比特 位 表现形式 1 / 0

单位: b/s,kb/s,Mb/s,Gb/s,Tb/s

速率

千 1kb/s = 103 b/s

兆 1Mb/s = 103 kb/s = 106 b/s

吉1Gb/s = 103 Mb/s = 106 k/s = 109 b/s

太 1Tb/s = 103 Gb/s = 106 M/s = 109 k/s = 1012 b/s

存储容量 1Byte(字节)= 8 bit(比特)

1KB = 210 B =1024B = 1024*8b1MB = 210 kB =1024kB1GB = 210 MB =1024MB1TB = 210 GB =1024GB ●带宽

概念:

    “带宽” 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 “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比特每秒“, b/s,kb/s,Mb/s,Gb/s。

    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数据从端口发送的最高速度)

●吞吐量

概念:表示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 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 的数据量。单位 b/s,kb/s,Mb/s等。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吞吐量一般指实际传入数据的速率

●时延

概念: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 延迟 迟延 。单位是s。

时延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 送 时 延 = 数 据 长 度 信 道 带 宽 ( 发 送 速 率 ) 发送时延=frac{数据长度}{信道带宽(发送速率)} 发送时延=信道带宽(发送速率)数据长度​

高速链路指的是 发送速率 提高 ,传播时延以及传播速率是不变的

传播时延

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

传 播 时 延 = 信 道 长 度 电 磁 波 在 信 道 上 的 传 播 速 率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信道长度​

排队时延

等待输出/输入、链路可用

处理时延

检错、找出口 ●时延带宽积

概念: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 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容量 )。

时 延 带 宽 积 = 传 播 时 延 × 带 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带宽是发送端在发送数据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单位 b/s传播时延单位 s时延带宽积 bit ●往返时间RTT

概念: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小示例:打开cmd

ping www.baidu.com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信 道 利 用 率 = 有 数 据 通 过 时 间 ( 有 + 无 ) 数 据 通 过 实 践 信道利用率=frac{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实践} 信道利用率=(有+无)数据通过实践有数据通过时间​

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 分层结构

分层的基本原则

各层之间相互 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每层之间 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 最合适的技术 来实现保持 下层上层 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分层结构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 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 对等实体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 对等实体 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称为网络协议。【水平】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同步:规定各种 *** 作的顺序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

SDU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 *** 作的信息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概念小结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 功能 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 分层结构每层遵循某个/些 网络协议 以完成本层功能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是计算机网络的 各层及其协议 的集合第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次服务提供的功能仅仅在 相邻层间有接口 ,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体系结构是 抽象 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2. ISO/OSI参考模型

目标: 支持 异构网络系统 的互联互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理论成功,市场失败 OSI七层

每层完成特定功能

ISO/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H是控制信息

应用层: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应用层服务:

文件传输 FTP电子邮件 SMTP万维网 HTTP 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功能:

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 建立连接 并在连接上 有序传输 数据

这是会话,也是 建立同步 (SYN)

功能: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 校验点/同步点 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适用于传输大文件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 两个进程 的通信,即 端到端 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3. TCP/IP 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异同

相同点:

    都分层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联

不同点:

OSI定义三点: 服务、 协议、 接口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 互联 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表格如下 ISO/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网络层无连接+面向连接无连接传输层面向连接无连接+面向连接

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面向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4.五层参考模型

综合了OSI和TCP/IP的优点

    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应用 FTP、SMTP、HTTP传输层:进程-进程的数据传输 TCP、UDP网络层: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 IP、ICMP、OSPF等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Ethernet、PPP物理层:比特传输

5层参考模型的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709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