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的午是指几点?

过午不食的午是指几点?,第1张

“过午不食”的“午”通常是指上午11点到下午1点。

“过午不食”,照严格来说,是不要超过正午十二点,过了正午十二点零一秒就不能吃了。不过有时因环境的关系,不能在正午之前用餐,那至少也要在下午一点以前用完,否则午时全都过了。

过午不食减肥法得到了科学证实

2022年4月2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惠杰教授团队历时3年多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博士后刘德英),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时间限制性节食的肥胖治疗模式主要得益于能量限制,革新了过去人们对节食模式的传统认识。该项研究为“过午不食”找到科学依据。

“我们研究证实,限时饮食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替代的肥胖管理方案,并强调了在坚持限时饮食的同时限制热量摄入的重要性。”

论文通讯作者张惠杰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这项研究为肥胖患者饮食干预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创新性的临床证据,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和里程碑式意义。

古人曾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至13点,虽然现代人入睡的时间明显晚于古代,很难做到"过午不食"。但是,晚饭最好在晚上7点前解决,避免晚餐吃太晚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佛教所说的“过午不食”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东西,而是坚持过午不食对于机体新陈代谢是非常有利的。关于这一理论,我们需要了解“子午流注”这一概念,因为这是“过午不食”的理论指导。

我国古代中医圣贤发现因太阳、地球、月亮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便把人的十二经脉、十二时辰及人体的五脏六腑联系配属,得出某经络脏腑在某个时辰运行活跃的规律,称之为“子午流注”。

这种把生命与时间有机结合起来的治病养生观念,是中医不同于西医的地方。现代时间生物学亦认为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称之 “生物钟”,所以子午流注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过午不食也会有一定的危害。午餐后不再进食,让身体长期处于空腹状态,没有食物可消化,胆汁、胃酸就会出现空运转。空运转的时间一长,胆汁、胃酸就会出现逆流,腐蚀胃黏膜,形成消化性溃疡及胆汁反流等。而且,身体内部有着自己的调控识别,长时间挨饿,会让身体对这种行为作出调控反应,加强胃肠对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所谓过午不食,午时通常是指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照严格来说,是不要超过正午十二点,过了正午十二点零一秒就不能吃了。不过有时因环境的关系,不能在正午之前用餐,那至少也要在下午一点以前用完,否则午时全都过了。

不科学的过午不食对身体有害,过午不食应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在科学的指导下循序渐进。过午不食是指下午4点之后不再进食,有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和身体能量负荷,减少能量摄入,有效调控胃肠蠕动,最终达到减肥健身的作用。

过午不食对于肥胖患者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益,但是对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其血糖容易降低或调控失衡,易导致低血糖。过午不食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是一种对饮食的调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当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之下进行,不应盲目过午不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7932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