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长度为多少公里?

长城的长度为多少公里?,第1张

长城的长度为21196.18公里。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两千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长城影响意义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

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长城不单纯是曾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紧紧系在一起的重任。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万里长城有21196.18千米。

最早修长城的记录,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北方的燕、赵、魏、秦等国,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分别修筑了具有军事意义的长城。秦始皇横扫六合之后,将“各自为战”的长城相连,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却是另一条更靠南的长城。在经过北魏、北齐、北周、隋、唐、明等多个朝代的努力之后,一条西起嘉峪关,东到辽宁虎山,绵延万余里的明长城呈现在当代人眼前。

长城的变化

有的早已成了断壁残垣,失去往日横贯天地的英姿。长城不仅是最强的人造防御工事。不少长城所在地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区域交流中心,极大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各民族的发展繁荣,已经成为一个在中华文明的血脉中流动的文化符号。

对长城保护和修复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阳泉市平定县新关村八百名守关将士的后人,耗费20年,修复破损长城6000余米。后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硬是修出了固关长城景区。这些人的祖先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迁居于此,镇守边关,一代代传下来,竟“守”到了21世纪,一时传为美谈。

2016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公募项目,为长城保护募集资金。腾讯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天津大学长城研究团队合作,先后捐赠了3500万元,用于5年时间支持修缮箭扣及喜峰口长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798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