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是由谁发现的

电子是由谁发现的,第1张

约瑟夫·约翰·汤姆森。

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提出了葡萄干模型(枣糕模型)。

1897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重做了赫兹的实验。使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和更强的电场,他观察出负极射线的偏转,并计算出负级射线粒子(电子)的质量-电荷比例,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姆逊采用1891年乔治·斯托尼所起的名字——电子来称呼这种粒子。至此,电子作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个亚原子粒子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被汤姆逊发现了。

扩展资料

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吸引性库仑力,使得电子被束缚于原子,称此电子为束缚电子。两个以上的原子,会交换或分享它们的束缚电子,这是化学键的主要成因。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能够自由移动时,则改称此电子为自由电子。

许多自由电子一起移动所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在许多物理现象里,像电传导、磁性或热传导,电子都扮演了要重要的角色。移动的电子会产生磁场,也会被外磁场偏转。呈加速度运动的电子会发射电磁辐射。

电荷的最终携带者是组成原子的微小电子。在运动的原子中,每个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原子核里面的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正常情况下,在物质中电子和质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携带的电荷相平衡,物质呈中性。物质在经过摩擦后,要么会失去电子,留下更多的正电荷(质子比电子多)。要么增加电子,获得更多的负电荷(电子比质子多)。这个过程称为摩擦生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

1876年科学界把普吕克发现的射线确认为“阴极射线”后,便出现了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争论。有的认为是气体分子在阴极上得到电荷后形成的负离子;有的认为是和光线一样没有重量、非实物粒子的电磁辐射。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J稪?汤姆逊在反复分析了关于阴极射线的大量实验事实后,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说:阴极射线是一种特殊粒子的高速运动形成的,这种粒子比原子轻得多而且带有电荷。

1897年,汤姆逊在阴极射线流经方向相垂直的位置上,施加了比以往强大得多的电场,预料中的偏转现象明显地显现出来,偏转方式与带负电粒子相同。这就证明了阴极射线确实是一种带负电的微粒。进一步测定这种粒子的荷质比知道:它的荷质比是这种带电粒子的固有属性,而与实验条件无关。由此可见,这种负电粒子存在于任何元素之中,是一切物质组成中所共有的粒子。后来汤姆逊将电子的荷质比与电解时测得的氢离子的荷质比相比较,发现电子的质量极轻,还不到离子质量的干分之一。

汤姆逊在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自己的工作后,1897年4月30日发表《论阴极射线》一文,宣告了电子的发现。由于他的重大贡献,1906年初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发现不仅使电学的研究深入了一个层次,而且打破了以往认为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深入一个层次开辟了道路。

约瑟夫·约翰·汤姆森。1897年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一切原子都由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它运动的若干电子组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如金属导线中的电流。利用电场和磁场,能按照需要控制电子的运动(在固体、真空中),从而制造出各种电子仪器和元件,如各种电子管、电子显微镜等。电子的波动性于1927年由晶体衍射实验得到证实。

电子(electron)是带负电的亚原子粒子。它可以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原子),也可以被原子核束缚。原子中的电子在各种各样的半径和描述能量级别的球形壳里存在。球形壳越大,包含在电子里的能量越高。

在电导体中,电流由电子在原子间的独立运动产生,并通常从电极的阴极到阳极。在半导体材料中,电流也是由运动的电子产生的。但有时候,将电流想象成从原子到原子的缺电子运动更具有说明性。半导体里的缺电子的原子被称为空穴(hole)。通常,空穴从电极的正极"移动"到负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03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