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是什么?

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是什么?,第1张

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是: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何如的意思是没有成功。

出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原文: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释义: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作品鉴赏:

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

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相传孔子的学说由智能鲁钝的曾参传给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传给了孟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为学一首示子侄

吾:我;欲:想要;之:通“至”,去到;何如:如何。

全句: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蜀僧》作者彭端淑(清朝)。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四川边远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问:“你凭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以来,总想雇船往下游去,还不能够实现;你凭什么去呢!” 到了第二年,那个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到过南海这件事讲给那个富和尚听。这时,那个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几千里远。富有的那个和尚不能到达而穷的那个却能到达。世上的人立志,难道还会不如那个穷和尚吗?

拓展资料: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约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端淑待民宽厚,为官一意为民,常以“清慎”自励。每出巡议事察访,必轻衣减从,“随行不过一二人”,并明令所经各州县一律禁止迎接款待,违者严惩,深得“吏民称歌”。彭端淑断案明决果断,对民间诉讼的误断,无不一一更正,使民相安。初到粤东,遇积案3000余件,他立即调集各州县案卷,会同幕僚开诚布公,明断有声。不一月,全部案结,吏民无不惊佩。又督修省城书院,延请名师月课,亲为指授,士风甫振。彭端淑旬月之间便弄清了肇罗道所属州县陈积老案三千余件,由是声威大振,朝廷大吏“深相倚重”。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彭端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03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