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和皇贵妃有啥区别?

贵妃和皇贵妃有啥区别?,第1张

贵妃和皇贵妃在品级、沿用时间、数量上都有区别:

1、皇贵妃比贵妃高一级,是妃嫔中最高的等级,只比皇后低。

清朝的后宫品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秀女。

2、沿用时间不同,贵妃沿用的历史比较悠久,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孝建三年始设,地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复。渤海称王之妻为贵妃,则相当于中原各朝皇后。清代沿用。

而,明朝中后期才开始设立“皇贵妃”这个职位。

3、数量不同。在明朝皇贵妃和贵妃人数不限,但是到了清朝,皇贵妃仅可设1人,而贵妃设立2人。

扩展资料

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续后孙氏。

孙氏自小被接入宫中抚养,宣宗即位后册封为贵妃,依例,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因宣宗宠爱孙氏,破例让她得享像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皇贵妃”之称由她而始。宣德帝驾崩,其子朱祁镇即位为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扣留,其弟_王朱祁钰即位为明代宗,年号景泰。景泰帝册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由此延续下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皇贵妃

百度百科-贵妃

表面上来看,“皇贵妃”相对于“贵妃”,其实就多了个“皇”字,然而就是多出来的这个皇字,让皇贵妃与贵妃就完全不同了。贵妃与皇贵妃在古代都属于高品阶的妃嫔,主要授予宠妃,皇贵妃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皇帝觉得“贵妃”封号无法表现对妃嫔的宠了,所以冠以“皇”字。

古代后妃的封号之中,原本除了皇后,其余妃嫔封号都没有“皇”字,贵妃作为四妃之首原本就是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的存在。皇贵妃只存在于明清两朝,明朝皇贵妃是比贵妃更受宠的妃嫔封号,而清朝的皇贵妃则更进一步,位比副后,能够被册立为皇贵妃的不是下一任皇后,就是死后因受皇帝恩宠而得。

按照明朝史籍记载,第一位正式拥有皇贵妃名分并且得到朝廷承认的是明宪宗宠妃万氏,然而最早被称为皇贵妃的,则是宪宗的祖母,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孙氏。孙氏原本是宣宗的贵妃,极受宠爱,而当时宣宗正宫皇后胡氏膝下无子也不受宠,宣宗本想废了胡氏改立孙氏,却遭朝臣与皇太后反对。宣宗看着不能让挚爱做皇后,便在其贵妃封号前加一“皇”字,授予原本只有皇后才有的金宝,“皇贵妃”之衔由此诞生。

而贵妃的历史,则比皇贵妃悠久太多。汉晋时期大多承袭旧制,皇后之下设立三夫人,南朝宋时正式出现“贵妃”的封号,隋唐时期成为定制。贵妃是众妃嫔之首,在皇贵妃出现之前,很长时间内都是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姬妾封号。明朝时期,后宫妃嫔的封号非常繁杂,然而在前期,贵妃依旧是所有妃嫔中最尊贵的一个。

明朝出现的皇贵妃,其实就是锦上添花——觉得贵妃还不够尊贵。明朝后宫制度相当沉冗复杂,规制也比较混乱,不同品阶的妃嫔人数方面并没有明确的限制。明朝甚至出现过两位皇贵妃同时被封立的情况,比如明世宗嘉靖十九年,王贵妃、沈贵妃与阎贵妃同时晋封皇贵妃,而当时阎贵妃已薨,王贵妃与沈贵妃仍旧在生。而到了清朝,皇贵妃明确只设一人,在后宫位比副后,绝无可能两位皇贵妃同生。

清朝承袭明朝的相关制度,并且进行了诸多更改,后宫妃嫔制度方面,清朝的等级更加森严也更加明确。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四妃六嫔,贵人与贵人之下的低阶庶妃没有人数限制。清朝时的皇贵妃,地位相当于副后,品阶极高,从不会轻易册立。而清朝的贵妃也明确限制人数为两人,贵妃的地位稍低于皇贵妃,但也够不着副后的地位。

从皇贵妃最早诞生的原因就可以看得出,皇贵妃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究竟如何。明朝时期礼法森严,何况皇后虽大多出身清白可未必受宠,皇帝对于宠爱的妃嫔,既不能册立其为皇后,那就只能在旁的地方弥补了。皇贵妃这个封荣,就是对于这些宠妃的格外恩宠。随着时间推移,皇贵妃也成为了一种荣誉,那些家世不低、生育子嗣于皇族有功者,也有机会被晋封为皇贵妃。

有些港地清宫剧之中,后宫妃嫔动不动就被册封为皇贵妃,简直信手拈来,而事实上哪怕是明朝,皇贵妃的册立也没那么容易。皇贵妃地位太高,尤其是清朝,若非中宫之位空悬,那么皇贵妃就是对皇后的莫大威胁。清朝的皇贵妃,大多都是妃嫔临终冲喜或者死后追封,要么就是继后的铺垫,与皇后分庭抗礼的皇贵妃极少。一般没有皇后,就由皇贵妃主理后宫,不过凡事也都有例外,比如雍正帝元后薨后,晚年真正在后宫主事的是乾隆帝生母熹贵妃钮钴禄氏。

简单来说,贵妃是妃嫔之首,而皇贵妃就是升级版的妃嫔之首,也是中宫无人后,新皇后的预备人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044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