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反切

名词解释:反切,第1张

反切名词解释: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例如“塑,桑故切(或桑故反)”。被切字的声母反切上字相同(“塑”字声母跟“桑”字声母相同,都是s),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塑”字的韵母和字调跟“故”相同,都是u韵母,都是去声)。

详细释义

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反语”、“反音”。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如:东,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韵母ong,便构成东音(dōng)。不过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与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一些出入,古今声母也有些变化。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孙炎始为反切语。”参见“反语”、“反音”。

反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也是对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反切法使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古代采用直行的书写方式,故前字在上,后字在下)。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在使用外国音标和外国字母注音之前,它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063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