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国的关系

家与国的关系,第1张

家与国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延续,爱家升华为爱国也成为必然的选择。把个人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相连,把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相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国与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按儒家的学说来解释,仁字是其中心思想,和这个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理念着有异曲同工之妙。国是大家的家,国亦家,家亦国,没有国就没有家,反之亦然,没有家也就没有国。

儒家的仁学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那么到底是国重要,还是家重要呢?换而言之,是“国”在前,还是“家”在前,这个问题值得去深思。

我们先来说“国家”这个概念。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再者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中国地图

而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内,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

在现代词语里,国家和家国是一个意思,但在古代,却并不相同。家国是分家与国。

四书里的《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

在《礼记》当中,“家”就是指卿大夫的统治区域;而“国”则指分封的诸侯国。原因很简单,《礼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还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阶段,诸侯国林立,战乱不断,

而在封建社会里,“家”与“国”的概念又发生了变化。不是有句话叫:天下虽大,莫非王土。封建社会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皇帝。那时候的帝王思想是家国天下,就是说国家都是他家的,这就是家国。也就是说“家”就是由血缘宗法制组成的,而“国”就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构成的。

秦始皇

因此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它的政治结构特点就四个字“家国同构”。也就是带有某种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和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相结合的社会政治结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121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