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废除在什么时候

科举制度废除在什么时候,第1张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炀帝,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前后共存在了1300年。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等六位督抚联衔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扩展资料

科举制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二、消极影响

1、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由于入仕途径单一,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发财的想法,所以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从而催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悲剧。

民间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更是很多人悲惨的一生的缩影。这固然与个人本身密不可分,但是不得不说,是科举制给了它这样一块生存的土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废除于1906年。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主要是因为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196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