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浊液的定义

乳浊液的定义,第1张

乳浊液也称为“乳液”、“乳剂”、“乳状液”或“乳化液”,是指一相液体以微小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乳浊液属于粗分散体系,为很多分子的集合体,用普通显微镜可以分辨,乳浊液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乳浊液过半透膜,静置后会出现液体上下分层的现象。

影响乳浊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乳化剂性质与用量 主要是对两相间界面张力降低的程度及在界面上形成吸附膜的坚韧程度,一般用量越多越稳定,但用量过多,易致黏稠。通常用量为0.2%~10%。

2、内外相的相对密度差距。

3、分散相的浓度及其液滴大小 当分散相浓度达到74%以上时,容易转相或破裂。一般最稳定的乳浊液分散相浓度为50%左右,而浓度在25%以下或74%以上时均不稳定。同时,乳滴越小,越稳定。

4、分散媒的黏度。

5、温度(过热、过冷)。

6、外加物质的影响 如电解质、反型乳化剂、pH、脱水剂等。此外,离心力、微生物污染等,也能影响乳浊液的稳定性。

一,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与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例子:血液,泥水。

二,乳浊液:小液滴分散与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例子:牛奶。

三,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区别:

1、应用不同。

悬浊液应用为可湿性粉剂农药。乳浊液,应用为乳油状农药。

2、形成的物质不同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与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分散与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分散在水里的物质原状态不同。

悬浊液为固态,乳浊液为液态。

4、久置后的变化不同。

悬浊液为沉淀不稳定,乳浊液为分层不稳定。

扩展资料:

乳浊液在食品中的应用:

乳化剂能使食品多相体系中各组分相互融合,形成稳定、均匀的形态,改善内部结构,简化和控制加工过程,提高食品质量。其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应用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乳化作用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是其乳化作用。食品中大多含有两类溶解性质不同的组分,乳化剂有助于它们均匀、稳定地分布,从而防止油水分离,防止糖和油脂的起霜,防止蛋白凝集或沉淀。

2,对淀粉和蛋白质的络合作用乳化剂可与直接链淀粉结合为稳定的络合物,因此淀粉制品冷却后直链淀粉难以结晶析出,从而有助于延缓淀粉的老化,是淀粉食品的柔软保鲜剂。

乳化剂能和面粉中的脂类和蛋白质形成氢键或偶联络合物,起到面团调理剂的作用,可使面包、馒头、包子、蛋糕等较长时间保持新鲜、松软和良好的切片性。

3,对结晶物质结构的改善作用乳化剂对固体脂肪结晶的形成、析出和晶型有控制作用。在巧克力中,乳化剂可促进可可脂的结晶变得微细和均匀;在冰激凌等冷冻食品中,高HLB值的乳化剂可阻止糖类等产生结晶;在人造奶油中,低HLB值的乳化剂则可阻止油脂产生结晶。

4,调节黏度的作用乳化剂有降低黏度的作用。因此,可作为饼干、口香糖等食品的脱模剂,并使制品表面光滑。在巧克力中,乳化剂可降低成本和黏度,提高物料的流散性,便于生产 *** 作。

在口香糖中,乳化剂可促进各种成分向树脂中分散,在低温短时内便混合均匀,并使产品不黏牙,具有增塑性和柔软性;在制糖工业中,乳化剂降低糖蜜黏度,可增加糖的回收率。

5.发泡作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形成良好的泡沫,良好的泡沫结构在食品中如蛋糕、冷冻甜食和食品上的饰品物中是必要的。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里产生的,而乳化剂中饱和脂肪酸链能稳定液态泡沫,因此,可加人乳化剂起发泡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乳浊液

百度百科-悬浊液

大于100纳米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分别为悬浊液和乳浊液,浊液不均匀,不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20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