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蘑菇和风蚀柱的区别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的区别,第1张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没有区别,风蚀柱是经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而风蚀蘑菇是风蚀柱的一种。

产状水平和垂直节理或裂隙发育且岩性单一的岩层区,受风沙的长期吹蚀作用后,原岩石崩解破碎,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称风蚀柱。多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经长期侵蚀后,可形成风蚀蘑菇等地貌。

地貌形成:

自然界中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非常多,如河流冲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风力堆积作用形成了黄土高原,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洞、风蚀蘑菇等。风蚀蘑菇是地理学上一种由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是风力作用强盛的表现。主要分布在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

风是塑造自然界最活跃的力量,风力强弱往往与地形有关,地形狭窄的地区,由于气流的狭管效应,风力表现最为强烈。但凡风力作用比较强盛、风向稳定的干旱地带,这个风力、风向不论怎么形成的,都有形成风蚀蘑菇的可能。

风蚀蘑菇是风蚀柱演化过来的,但形成风蚀蘑菇条件还是很苛刻的,也不是所有的风蚀柱最终都演化成风蚀蘑菇,风蚀蘑菇只是一种特殊形态,这种地貌形成也是一种巧合,核心部位比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周围岩石都坍塌了,只有核心部分保留下来。

形成上大下小的形态是因为风力侵蚀程度不同。在干旱地区,风吹沙起,近地面由于沙粒还要受重力作用影响,大部分沙粒集中在近地面层,据一些资料数据,一次沙尘暴过程90%的沙粒集中在近地面2米范围之内,越接近地面沙尘密度越大,颗粒越粗。

而在近地面沙粒大,沙粒多,能量足,对底层风蚀柱摩擦打磨,使得下面的岩层先于顶层侵蚀,就形成的上大下小的形态。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上下岩层性质不一,上面的岩层比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而下层岩石比较软,风力优先于侵蚀岩石较软的部位,也会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形态。

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出露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育,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差别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遭侵蚀的蘑菇岩石

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故称风蚀柱。

白沙漠,埃及人又称它为“蘑菇沙漠”,是雪花石经过强风烈日亿万年的剥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酷似朵朵巨型蘑菇,又像是各式各样的动物造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22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