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话和北京话那么像,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开封话和北京话那么像,有什么历史渊源吗?,第1张

1,开封话和北京话,音同,调不同!

有稍许口语音不同,跟京话儿化音多一样!但是毕竟北京只是一个市,分化不大!比较正宗的河南话多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商丘、周口、新乡等这些离开封近的城市,毕竟开封宋朝都城,当时的河南话就是官话!往南信阳、南阳口音有变,加上南方人说话都快,不过正经河南话还是会说的!北方安阳也正常,不过我朋友林州的,个人觉得口音接近河北邯郸涉县那一块,也不算正统河南话!其他地方大同小异!

2,河南开封方言的日常用语有哪些?

开封是旅游城市,说普通话,说带点自己家口音的话,人们能听懂的。

你上哪去?,开封市区方言话:去哪嘞?

吃饭了吗?开封市区方言话:吃了冇?

你来这边干啥? 开封市区方言话:来弄啥嘞。

你来这边干啥?开封市区方言话:你来nua了?

是这个地方吗?开封市区方言话:是这地儿吗

吃饭了吗?开封市区方言话:吃罢了某?

市区里的方言,老人们说的话,和下面县城里,乡下的口音是有明显区别的,听得多了,一句话,两个人说,吐字咬音一听就知道不一样。

开封市区的方言里常说的中不中,这个“中”字,这个话,但是下面县里,常用的是:“管”,

“中不中” vs "管不管", 意思是相同:询问这个人或事儿,可不可以,行不行。

3,北京话区别于普通话的一些专用词!

常用的人称代词:北京话是六个,我你他wěn/wǎn您怹,普通话是四个,我你他您。

常见生活物品,称呼上也有不同:

老阳(太阳),衣裳(衣服),褂子(外套),围脖(围巾),手巴掌(手套),手巾(毛巾),墩布(拖把),笤帚(扫把)插座(指能插插头的地方,包括固定的插座和插排/接线板),洋车(自行车),烟火(火柴),自来火(打火机)等等。

常用动词区别也很大:

拾掇(收拾;修理),归置(整理,收拾),墩地(拖地),坐水(烧水),焐炕(铺被褥),拨台(电视换台),嚷(喊),驮(载)等等。还有一堆不会写的,扒拉,būleng,晃悠,gàyou,捅咕,堆咕,捏咕,挤咕,出溜,侧歪(zhāiwai)什么的。

还有介词副词形容词什么的区别:

沉(重),冲(chòng,

形容雨或雪下得大, 2.介词,向,对,朝向,后面接对象, 3.形容性格或者说话直),跟(连词,和),嘛(má,(干)什么), 以及一堆写不出来的形容词,这里就不赘述了。

资料综合自网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普通版:太阳啊!我的母亲,您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您累不累啊!

河南版:日头啊!俺哩娘啊!你从东边爬揣,从西边咕抡下去,你实不实肋晃啊!普通话 河南话---开封(音)

早上 青晌

中午 晌午

晚上 活晌

今天 今隔

明天 明隔

后天 过明隔

昨天 夜隔

前天 前隔

膝盖 不老盖

额头 美国头

鼻子 标

脚指头 角莫指头

叫喊 斜货

刚才 姜拧儿

蝉 麻子鸟

牛 欧

陀螺 得楼

厕所 茅祠

皮带 处腰吊

风筝 侯

虎 老瑁

芦苇 屋蕉

上集市 赶耕

结婚 娶媳妇

嫁女 出门儿

小便 尿泡

躺 艇

蹲下 古最

鼓掌 拍扒张

什么都没有 某一扇儿

调戏 花搅

算了 去伙

父亲最小的弟弟 爹

父亲最小的弟媳 花妈

丈夫的妈妈 刨

丈夫的爸爸 老公公

丈夫的哥哥 大表哥

丈夫的弟弟 小叔

丈夫的大伯 老叔公

小孩 hiao(四声)经字典无此发音的汉字

舒服 得劲

馋 下塞儿

没有道德 不主贵

麻雀 小巧 小虫

皱 库础

抚摸 卜罗

狡猾 可能

1、作事不老练,差劲——次毛

2、脚扭伤-崴住脚;招呼——照顾

3、脸上有骄气,说话不让人——逞脸

4、向下滑--出律

5、聊天--喷空

6、忍住--憋住

7、捣、砸东西--quo(确)

8、使上当、受害--quo(确)人

9、蠕动、爬动--咕蛹

10、大声说话--斜豁、咋呼

11、大声吵嚷--噢噢

12、忙碌、热闹--忙火

13、眼毛--眼眨毛;胳膊弯--咯肢窝;肚脐--肚末脐儿;膝盖—不老盖儿

14、女性脸蛋漂亮齐整、耐看

15、放纸炮不响--药撵;坏人--阿脏菜

16、傻瓜、二百五--二半吊;投掷--脏

17、醋--忌讳

18、皮带--裤腰掉

19、煽耳光--胡巴掌

20、妹妹--老妙;茄子--桥;扫把--条出

21、金戒指--镏子

22、昨天--夜个;恶心--左挠

23、拿东西--掂东西;鸭子--扁嘴,腰

24、老师儿--师傅

25、爷们、哥们、弟儿们--们儿

26、妈--mai,第二声

27、昨天--夜个;男孩子--hiao;院子--场院;放风筝--放毫

28、没有--姆扭

29、下午--核晌;最小的女儿--老妞;吝啬鬼--老鳖一;拿架子--拿唐

30、傻子--二半调

31、桌子--zhuao(用拼音读);筷子--qiao ;袜子——wao

32滚蛋--镐蛋

37、倒垃圾--豁隔囊;唾液--吐沫;眼屎--吃抹糊

39、知道、记得--许忽;挣钱--制钱

40、提东西--滴溜着;散步、走动--溜达;勤劳、折腾--不拾闲;放--撂;蹲下--咕堆

宋朝官话

宋朝的官话是以河南开封话和洛阳话为标准,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读书人说的开封话和洛阳话。宋朝各地方言其实有很大的差别,宋人也在追求一个标准语音。以开封话为官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宋朝建都是开封。常有人称“乡音是处不同,惟京师,天朝得其正”。陆游曾说过:“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但是,他又认为即使是洛阳方言的读音也并非纯正,如洛阳语“谓弦为玄,谓玄为弦,谓犬为遣,谓遣为犬之类,亦自不少”。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宋朝时的声调有8个,而宋时的韵母发音比现在复杂。

历史原因

纵观历史,历代都是在西北建都,周、秦、隋、唐一次次统一中国,尤其是周期800年,将《周礼》及洛阳读书音传播到全国,周人封诸侯到全国,而后经过了几次朝代的更迭,直至隋唐时期还延续洛阳读书音作为正音,为官者必须会讲正音,这样以来也促使全国读书音学习官话传播正音。秦、隋、唐征服蜀国导致洛阳读书音迅速传播到西南地区。自秦一统全国后,隋朝再次统一中国,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隋唐都长安,并以洛阳为东都。到了宋朝时期,作为立志一统中原的王朝,建都开封后,依然延续历代的传统,希望通过教化加快文化的传播与教会。所以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虽以开封话为官话,但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在传袭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40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