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诗全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诗全诗,第1张

小池

杨万里

泉眼①无声惜②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③。

小荷④才露尖尖角⑤

早有蜻蜓立上头⑥。

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吝惜。

3、照水:映在水里。

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5、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6、上头:上面,顶端。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出处: 南宋·杨万里《小池》

原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鉴赏:

原诗中泉眼: 泉水出口。 晴柔: 晴天的柔丽风光。 尖尖角: 指刚出水面的嫩荷叶的尖端。 原诗的意思是: 泉眼无声地慢慢淌着,好像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水面上树荫掩映,加上晴空、柔风,显得非常幽静。荷叶的一个小小叶角刚刚露出水面,却早有蜻蜓伏在上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这两句诗原是写泉池风光的,现在用来形容人们热爱新的事物。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加以扶植,热烈支持。

杨万里介绍:

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为赣州司户,后调永州零陵丞。孝宗时召为国子监博士,迁秘书少监,后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借焕章阁学士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孝宗日历》成,万里为之序。宁宗嘉泰三年(1203)诏进宝谟阁直学士,开禧二年(1206)升宝谟阁学士,卒赠光禄大夫,谥文节。学者称诚斋先生,诗文富健豪放,无不尽妙,自成一家,与范成大、陆游、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家。工书法,善翰札,取法高古,下笔脱俗,参章草笔意,富有学者之书卷气。著有《诚斋集》《诚斋易传》《诗话》等。传世墨迹有《呈达孝宫使判府中大札子》、《题袁起岩本兰亭》以及《睢阳五老图题跋》等。

参考文献:

傅德岷 卢晋 主编.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08-309页.

吴牧木 主编.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54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40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