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只吃不拉象征聚财的神兽叫什么?

一种只吃不拉象征聚财的神兽叫什么?,第1张

貔貅

貔貅(拼音:pí xiū),又名天禄、 辟邪、百解,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被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有开运、 辟邪还有 镇宅、 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

传说貔貅触犯天条, 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 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很多中国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

扩展资料

貔貅的历史起源:

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也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很多中国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

貔貅的外貌形态:

貔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

很多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大熊猫,《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4000多年前,黄帝驯养虎、豹、貔貅(大熊猫)等威猛动物为军队冲锋陷阵,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战败了炎帝。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貔貅在古代有两种,分别是单角貔貅和双角貔貅,有人说单、双角区别公(为貔)母(为貅),还有人说是区别善恶,总之是有单角貔貅的,而今多数都是单角貔貅,已经很难看到双角貔貅了。

神兽寓意:

据记载,貔貅其形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貔貅为饰,取其守护避凶之意。

传说典故:

貔貅是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带的西域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却从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其它聚财类的神兽介绍:

1:三足金蟾

三足金蟾在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吸财镇宅辟邪。道教中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古代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汉族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

2:麒麟

麒麟: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中国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另一种麒麟形象是龙头,马身,龙鳞。尾毛似龙尾状舒展。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

3:招财猫

招财猫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一种常见的猫型偶像摆设,通常用陶瓷制作。一般为白色,形态为其中一手高举至头顶,作出向人招俫的手势。招财猫被视为一种招财招福的吉祥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江户。

一般招财猫举左手表示招福;举右手则寓意招财;两只手同时举起,就代表“财”和“福”一起到来的意思。此外,招财猫胸前挂着的金铃,也有开运、招财、招福、缘起之意。不同颜色的招财猫代表了主人不同的愿望,表达了人类亘古不变的对幸福、美满、好运的希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貔貅

只吃不拉的动物叫貔貅,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怪兽由于是神话中的动物,所以没有真正的形象可作依据,只能凭画师及艺术工作者凭空想象,因此怪兽形象各异,千奇百态。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

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曲。玉雕的貔貅一般采用卧姿,有口衔着玉钱的,也有趴在玉钱上的。

只吃不拉的吉祥神兽

传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长相凶猛威武,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貔貅主食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一日玉皇大帝举行寿宴,邀请龙王赴宴。

貔貅与其父同去。宴会上,因貔貅与众神仙所食之物大有不同,于是它便自己去寻找食物,结果把摆在宫殿灵堂的金银珠宝吃个精光。貔貅因吃多了拉肚子,忍不住随地便溺,惹得玉皇大帝生气,于是玉帝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了貔貅的屁股,肛门被封住了。从此,金银财宝就只进不出了。这个典故传开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45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