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的衣食住行状况

解放初期的衣食住行状况,第1张

一、衣::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逐渐变化。

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但是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人们一件衣服穿的时间较长,解放初期开始追求服装的样式和花色。

二、食:从吃饱吃好到营养风味。

解放前人们因为经济情况,只求能够吃饱肚子解放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三、住:从“居者有其屋”到“宜居城市”。

解放前,住的一般都是大杂院,水泥房,家里老老少少挤在一个屋子里,家具不齐全,没有什么功能。

解放后,个人已成为购房主力军,乔迁之喜降临到越来越多百姓头上。我国住房消费的快速增长,预示着享受型消费时代的到来。

四、行:从足不出户到出行畅通。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问题。

扩展资料: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解放战争

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还严重束缚着农业生产力。长期战乱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遗留下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投机猖獗,民生困苦,失业众多,国民经济严重衰退。

1949年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其中重工业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煤炭产量减少48%,钢铁产量减少80%以上。粮食产量减少近1/4,棉花产量减少48%。铁路只有近万公里线路通车,3200多座桥梁遭到严重破坏。

成就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三年中,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被取消,官僚资本被没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

到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收入生产中的比重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网-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简析、百度百科——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解放初期,全国划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各大区设立中共中央的代表机关中央局:华北局(驻北京,辖京、津、冀、晋、内蒙)、东北局(驻沈阳,辖黑、吉、辽)、华东局(驻上海,辖沪、苏、浙、皖、闽、 赣、鲁)、中南局(驻武汉,辖豫、鄂、 湘、 粤、 桂、 琼)、西南局(驻重庆,辖渝、川、贵、云、藏)和西北局(驻西安,辖陕、甘、青、宁、疆)。地方局是中共中央在各个历史时期在中央机关以外的地方设立的一级组织机构,是指导一个省或几个省的省级党委或指导一个根据地若干个区党委党的工作的中央派出机构。中央局领导包括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等,一般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担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51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9
下一篇 2023-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