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岁是什么意思?

虚岁是什么意思?,第1张

虚岁是一种年龄计算法,人一生下来就算一岁,以后每逢新年就增加一岁,这样就比实际年龄多一岁或两岁,所以叫虚岁

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古义即现在的立春)便增加一岁。但是有的人虚岁是比周岁大两岁,而此种算法是按照出生的那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来分的,在上半年出生的虚岁就只比周岁大一岁,下半年就大两岁。

1981年出生的人,到2006年,他的实岁就是25岁,虚岁是26岁。

扩展资料:

1、由于虚岁与周岁的计龄规则不同(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不同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相应的历法也不同(农历不同于公历),所以一般来说,一个人从春节到生日前一天,虚岁比周岁大两岁,而从生日到除夕,虚岁比周岁大一岁。

2、计算某人出生后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为序数),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也流行于亚洲东部其它国家。刚出生便为一岁,是因为这是人出生后的第一年,与已经历过的怀孕近一年无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虚岁

虚岁是与实岁(统称作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 。

虚岁是与实岁(统称作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虚岁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也流行于亚洲东部其它国家,用于计算人出生后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序数),以刚出生时为一岁,因为这是人出生后的第一年,与已经历过的怀孕时间无关。

虚岁与国际通用的,以刚出生时为零岁计算人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为基数,故也可以计算尾数,例如三岁零两个月,七岁半等)的计龄方式不同。在中国,为了区别两种计龄方式,才有了虚岁和周岁这两种名称。

计算示例

虚岁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民俗,它是以春节(农历新年)分界点的,而周岁以本人的生日为分界点的;具体换算方法是:

第一种: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

第二种:虚岁=现年份(农历)-出生年份(农历)+1。

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古义即立春)便增加一岁。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把十月怀胎作为第一岁,又叫虚岁,这一岁,铭记了远古人类繁衍的艰辛,铭记了母亲怀胎十月的孕育大恩。也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如果这种中国大众的说法成立,那么,中国人应该以推算出一个怀孕起始日期作为生日和年龄增长点,方符合逻辑。至少,一虚岁不应该指从出生到除夕,即不应该既可以短至不到一天又可以长至一年,而是应该以生日作为年龄增长点,这样也大致可以符合逻辑。

这种说法认为:“古时认为怀孕后新的生命已经开始,到生产时年龄计一岁,所以可以认为虚岁是从怀胎开始算起(不计算怀孕的精确时间,一律以出生即为一岁)”。然而,古人习惯上以出生为生命起点,现代科学观念以受孕为生命起点。

在这方面,东西方并无差异。中国古人重视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等每一个时间单位,重视“生辰八字”,说明中国古人更以出生为生命起点。实际上,中国人计龄时不考虑出生日期的原因是,我们考虑年份次序而不考虑时间跨度。

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历法(实为阴阳历,非阴历),每月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但结合以参考太阳位置来计算的年,会因调整时间误差而存在闰月的情况。

但古人并不会因此在同一年过两次生辰。此外古代历法还会因改朝换代、新帝登基等特殊情况在计日方面有所调整,因此“重年不重日”是虚岁算法的最大特点。

中国古人重视年、月、日、时辰组成的“生辰”概念(如生辰八字),而西方人重视月和日组成的“生日”概念。在计龄上,中国古人考虑的是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而西方人考虑的是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再加上中西历法相异,所以虚岁与周岁的计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

虚岁是一种记岁方法。

虚岁是与实岁(统称作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也流行于亚洲东部其它国家,用于计算人出生后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序数),以刚出生时为一岁,因为这是人出生后的第一年,与已经历过的怀孕时间无关。

在中国,为了区别两种计龄方式,才有了虚岁和周岁这两种名称。中国的虚岁是一种重要的民俗,它是以春节(农历新年)分界点的,而周岁以本人的生日为分界点的;具体换算方法是: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婴儿出生时就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增加一岁,这样虚岁往往比周岁要大一到两岁,成为虚一岁或虚两岁。

婴儿出生时即记为一岁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受孕到出生有接近一年的时间。农历年末出生的孩子,如腊月出生,一过春节就记为两岁,因此比周岁要大近两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52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