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没有可能进行空间跳跃?

人类有没有可能进行空间跳跃?,第1张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空间跳跃”在试验室里已经实现了。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我前一段时间在中央1台新闻联播里看到过一条相关的新闻,当时还着实激动了一把。新闻的内容是一名华裔科学家和另外一名外国科学家(哪国忘记了……)在国外的一个实验室里成功完成了一次“空间物质转移”,把一个原子瞬间移动了一米的距离,这个过程没有花时间,也没有经过任何空间。这个试验在现实中证实了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的一些理论。

不过好像说是仅仅移动这一个原子就要耗费费城还是某个大城市(也记不清了)几周的能源,所以当前的实用价值不大,用来传送人体更是渺茫的很。唯一比较可行的一个前景就是用来传输极端重要的机密文件信息,因为这项技术理论上可以把一些微观粒子从地球的一端发送到另一端,而无需经过任何的空间,所以任何的技术手段也无法对其进行截取,可以做的100%的保密传输。

相关解释:

瞬间移动

瞬间移动从字面上来看它是一个形容词,指物体移动速度快到一瞬间便能完成。

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瞬间移动这个词最常见于西方魔法名词,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使人在一瞬间到达另一点的魔法。但根据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瞬间移动已被认为是可能的。

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看,如果物体的引力或能量足够大,那么它将有足够的力量使空间发生扭曲,而使三维空间中的两个点被拉近,那么如果这种能量强到能让两个点几乎重合,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况:从几乎重合的三维空间的两点之一穿过,将直接跨越两点间的三维空间而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另外一点,这样便达到了瞬间移动的效果。

另一种理解则是,在虫洞效应扩大范围的内心。也就是时间表,时间表是在我们和宇宙中存在的时间计算器。如果一个人死了,他的时间表就停止不动。而地球的时间表还在继续运行计算,在两面镜子中间你能从一面镜子里看到无限的重影。而这个空间就是不受时间计算的空间!也就是说,瞬间移动就是要把唯一的时间计算器暂停或搞坏。让时间计算器自我维修修复,用高压电流来让某部分的时间表超负荷这样自我修复开始。这时候你的运动不会算做时间,而你自我认知却实在时间内运动。当你移动到另一点的时候,其实你在运动进行其实没有算做时间内。所以在旁人看来你在瞬间移动。

“瞬间转移”和“穿墙术”是否能实现?

通过量子信道,电子能瞬间逃离原子,小石子莫名其妙就穿过了碗壁,难道所谓的 “瞬间转移”和“穿墙术”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神话和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果真是可以实现的?

《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他会突然消失,一转眼又从别的地方冒出来。在科幻系列电影《星际旅行》中,发送人体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一台魔术装置中,宇航员的身体忽然一闪,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后他会出现在任何一处希望抵达的地点,甚至是外星球。只要那个地方有一台类似的接收器,除了平淡地说一句“发射我吧,苏格兰人!”之外,没有人会把它当做话题来谈论。

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技术有一天能够普及,那么我们出门旅行再也不用费力的转乘各种交通工具,而只要运用这种传送工具,瞬间就能把我们“转移”到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

韩正甫教授说,理论上这样的场景是可以实现的,物理学上叫做量子态隐形传物。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隐形传物的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依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

人类瞬间转移面临三大难题

隐形传物虽然理论上可行,但要真正实现人的隐形传送,目前还有许多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难题一:

人的身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如果用光速把人的身体移动到另一个地点,那么,就必须将它“唯物质化”。经物理学家计算,单单突破原子核内部的限定力,就必须把身体加热到1万亿摄氏度———这比太阳内部的热度还要高几百倍。只有在这一温度下,物质才能变为光,并通过光速输送到任何一个地点。而对每一个被输送的人来说,所使用的能量要超过迄今为止人类全部能量消耗的大约1000倍。

难题二:

发射仪器必须在目的地将人重新组合起来。为了知道如何组合,它就需要获得人体所有原子结构的精确信息。如果每一个原子约为1000字节,描述人体的所有原子总共需要10的31次方的字节,而目前世界上全部图书所含有的信息约为10的15次方字节,仅是完整描述一个人所需要的信息的1亿分之一。仅传输这些数据对于今天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来说,也会花去比宇宙年龄还要长2000倍的时间。

难题三:

精确描述人的原子结构是最棘手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我们不可能获得一个粒子的全部信息。例如,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那么我们就会失去所有关于它的速度的信息,反之亦然。

相关研究:美奥科学家将原子隐形传送

早在2004年,美国和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就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隐形传物,论文发表在《自然》上,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激光,将三个带有正电荷的铍原子的量子态复制到8微米外的另一个原子上。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控制,仅耗时4毫秒,传输成功率达到78%。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则采用钙原子,同样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成功率为75%。基本原理也是利用第三个原子为辅助,用激光将一个原子的量子态传递给另一个原子。

时空曲率

按照广义相对论的解释,在引力场中,时空的性质是由物体的“质量”分布决定的,物体“质量”的分布状况使时空性质变得不均匀,引起了时空的弯曲.大致上讲,物质密度大的地方,曲率也就大.也就是说,“时空曲率”产生了引力,当光线经过一些“大质量”的天体时,它的路线是弯曲的,它将沿着“大质量”物体所形成的“时空曲面”前进.就像放在软床上的重球使床面弯曲一样.位处时空中的物体其一旦知道时空曲率,位处时空中的物体其运动轨迹也就可以计算出来;也就是说,物体运动得遵循曲率的指示.以地球绕太阳来说,太阳的质量决定它附近时空的曲率,地球受此曲率的影响就会以近乎椭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曲率如果不大,爱因斯坦理论与古典牛顿重力论的结果大致相同.两者若有差异,观测数据都站在广义相对论这一边.尤其是当曲率很大时,牛顿理论就完全不适用.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预测就是时空曲率的振动会造成重力波的存在,牛顿理论就没有这项概念.

空间弯曲

空间弯曲曲率处处不为零的空间称为弯曲空间.初等平面几何所研究的对象是欧几里得空间(欧氏空间).这种几何的最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平行线公设:通过给定直线之外的任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给定直线平行.这个公设在弯曲空间中并不适用.天体物理中常遇到的弯曲空间是黎曼空间.它的的一种特例是黎曼弯曲空间.

空间跳跃,又名空间跃进,英文:Space jump,是众多玄幻以及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一种超现实技术.简单的说,宇宙是很大的,已知的最快速度是光速,但是离地球最近的有可能有生命的行星就有20多光年,靠光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的YY精神提出了空间跳跃这一说法.大家都在科学杂志上看过虫洞的理论.60多年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虫洞”理论.那么,“虫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虫洞”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点,将空间距离想象成为一张地图,A点到B点,然后将两面折叠,在之中点上一点!那个点就是虫洞——穿越空间壁垒的点.空间跳跃就是由人工造出虫洞,并用特殊技术使其稳定,让飞船通过,达到超远距离宇宙旅行的目的.但是以目前的科技来看并不可能,正常发展估计到3000年以后人类才会逐渐掌握这一技术.

超空间跳跃是指人们设想中,运用巨大的能量场(如重力场或强磁场),使在其范围内的物体瞬间进入与三维空间完全不同的多维空间,由于在超空间跳跃中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所以可以进行极高速星际航行。在史蒂芬·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中提出了“弦理论”,认为运用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制作出一个能量巨大的“弦”,将太空船带入超空间跳跃航行,因此在霍金看来超空间跳跃理论上是可行的。 [编辑本段]二、《家园》系列中的超空间跳跃 3DRTS《家园》系列中引入了超空间跳跃理论,护卫舰及以上级别的舰船可以进行超空间跳跃以便快速在战场上移动。

超空间跳跃有三种方式。

1)使用超空间核

超空间核是《家园》中萨尤克铸造的三颗蕴涵着强大能量的核心。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控制超空间核心进行全舰队的远距离跳跃(距离甚至可以横跨星系)。

使用超空间核跳跃的条件:

1.目的地没有干扰跳跃的物质和力场

2.超空间核充电完毕

3.能够有效地控制超空间核。

注:超空间核不能由玩家驱使进行跳跃,一般是战役中的固定事件。

2)使用超空间模块

超空间模块是仿照超空间核制作的小型替代品。它的跳跃距离不能超过2500光年。

使用超空间模块跳跃的条件:

1.目的地没有干扰跳跃的物质和力场

2.有足够的资源。

注:使用超空间模块进行的跳跃由手动控制(热键:J),一般来说距离越远所花费的资源就越多。

3)使用超空间跳跃门

超空间跳跃门是《家园2》中维格尔人独创的技术。只需花费一定资源,连接2个跳跃门,而后战巡以下级别的单位都可穿越这两个门而不耗费资源。

使用超空间跳跃门进行跳跃的条件:

1.有两个相连的跳跃门(选中一个门,右击另一个即可连接,花费1000资源)

2.所跳跃舰船为战列巡洋舰以下级别

注:超空间跳跃门可以被敌人利用。需要注意的是,船只跳跃过程中若跳跃门被毁,船只会相应受损。

谢谢采纳、不懂再提问哦(*^__^*) 嘻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56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1
下一篇 2023-02-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