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中彩是什么意思?

釉中彩是什么意思?,第1张

釉中彩: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件包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区别如下:

一、从位置反面:

釉上彩瓷器,彩在釉上,摸上去有凸起之感。

釉中彩,彩夹在两层釉中,是名副其实的釉中彩瓷器。

釉下彩瓷器,彩在釉下,永不推脱,光滑平整。

二、从工艺方面:

釉上彩瓷器,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进行装饰的品种。

釉中彩瓷器,有两种生产方法一是将色料加点或彩绘于釉面上,然后经高温一次烧成,二是将施过釉的坯胎先经800℃低温素烧,然后彩绘,接着又在表面喷一层薄釉,再经高温烧成。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色料绘画,上釉后以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品种。

釉下彩瓷和釉中彩瓷器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釉下彩瓷器的施彩纹饰部分不突出釉面,有的甚至下凹。这是因为彩料绘于胎面被吸附,并且罩釉时釉水消耗气压下自然匀平所致,而釉中彩绘器是在平匀的釉面加绘一层材料,增加了纹饰部分的总厚度。

这样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烧成效果:

1、若在高温粘度较低、流动性较大的釉面施彩,则在高温熔融作用和大气压力作用下,彩料沉入釉中后彩器釉面均匀平整,无凸起现象。

2、若在浓度相对较高、瓷釉釉汁高温粘试较大,从而熔融后流动性小的乳浊釉面施彩,则烧成时窑温虽能达到胎体瓷化和釉层玻化要求,但釉面不易流动匀平,因而材料及其周围的釉面多多少少都有凸起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66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5
下一篇 2023-0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