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是什么学历

古代秀才是什么学历,第1张

秀才相当于现在的“211”大学学历。

古代秀才每一个朝代的学历认定略有都不同,具体如下:

1、隋唐科举制有秀才科,废弃举荐制,用考试的办法选人才,考试极为严格,隋代考取者不过十人。按现在的来看,不亚于考博。

2、唐初秀才科第最高,每年不过一两人。唐高宗后来停秀才科,但秀才成了读书人的通称。

3、宋朝时各府向朝庭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先进行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但不论你选没选上都称为秀才,所以才有不第秀才之说。

4、明清时必须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才能称为秀才。

5、秀才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了秀才就表示身上有功名,亦享有很多特权,比如免差徭,见知县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等等。

6、现在再归纳一下三个级别的考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员,殿士第一名称状元,如果三场都是第一名就是连中三元。

读书人的读书进身之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大学士→翰林学士。

扩展资料:

秀才的社会地位

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

察举制时期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

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

科举制时期

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

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

秀才中部份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

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

在明清时的中国,秀才是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在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所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

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秀才

秀才相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中专学历。秀才是古代公民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等级,很难直接与现代的学历制度相等同。而古代的秀才才是一种公民,这就是有了其政治地位,虽然没有通过科举得到官职,但公堂之上,秀才能够自身学生,且不用下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689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6
下一篇 2023-0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