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原理

电磁炉的原理,第1张

电磁炉在应用上采用的是一种科学原理,这种原理就是涡流加热原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磁场感应电流所产生的加热。电磁炉的里面有一块电子线路板,上面构成的是一个线圈,当电磁炉通电之后,所产生的电流就会通过这个线圈,产生了我们所需要的磁场。我们都知道电磁炉使用的时候,只有用铁做得锅才能使用,使用其他材质做得锅是没有反应的。这是因为,当铁质做得锅放在电磁炉上面之后,就会产生很多的小涡流,这就可以使得 铁锅 里面的铁分子快速运动,通过铁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就可以产生热量。

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误区,大家都以为是电磁炉产生的热量,然后导热到锅底,从而加热食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是铁锅里面所蕴含的分子运动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加热食物。电磁炉的使用者们要记住哦,购买烹饪工具的时候,一定要买铁质的,不然就不能在电磁炉上面使用。

电磁炉有着很多的特点,比方说,加热食物的速度很快,可以在15秒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将锅底的温度提升到300度电磁炉所采用的是锅体自身发热,这就不会出现废气造成污染,这就保护了环境电磁炉清理起来很方便,只要用抹布擦拭就可以了电磁炉使用的是电力,而不是煤气,非常安全,即使是忘记烧干了,它也会自动停机,对电磁炉给予一种保护电磁炉上面有很多的按键,煲汤、炒菜、火锅、烧水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只需要一键选择就可以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相比较煤气的价格,电力使用起来更加便宜,而且烹饪时间还减短了,这就更加节约了。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1957年第一台家用电磁炉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

内部原理

电磁炉的内部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内部电路板控制产生交变电流,该交变电流通过线圈而产生的交变磁场。当含铁分子的锅具放置在此磁场中时,铁分子变会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振动,形成涡流,涡流产生热量,热量通过锅底传递给锅内的水或者食物,从而加热了食物。

知道了加热原理就不难知道里面的结构了。一般电磁炉里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构成:电子部分及结构部分。电子部分包括:功率主板、显示板、线圈盘。结构部分包括:塑胶上下盖、陶瓷板、风扇、电源线。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69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6
下一篇 2023-0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