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为何又称为“殷朝”?

商朝为何又称为“殷朝”?,第1张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孙王亥通过进行商业贸易,使商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

第10任君主仲丁时,商朝的国都开始了频繁的迁移。至盘庚时,又将国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甲骨卜辞、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尚书》《史记》等文献称呼商朝为“殷”,这两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元明时代的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

扩展资料

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黄河下游一带繁衍。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

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史记》记载祖乙迁邢(河北邢台),迁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

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朝

     

      1、商朝,也称为殷朝、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由此外国史学界认为商朝中国历史的第一个朝代。

      2、商朝的建立者是汤,在夏朝末年,商汤任用奴隶伊尹为宰相,联合其他部落灭掉了夏,建立了商朝,定都在亳(今河南商丘)。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亡于公元前1046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

      3、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则为父死子继,仍然是“家天下”的典型。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较夏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4、一个王朝的发展,必然是经历建立-发展-鼎盛-衰落这样的一个过程,商朝在武丁统治的几十年间达到鼎盛,到帝辛时衰亡,帝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商纣王,在我们所看的电视剧或者书籍中都讲到商纣王是一个残暴、荒淫无道的帝王,其实,在他继位前期,还是有一番作为的,纣王孔武有力,屡次发动战争,平定了一些叛乱,巩固了统治,但是另一方面,在取得一些成绩后,他骄傲自满,沉迷于享乐,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导致了朝内外的不满,同时他还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杀忠臣、重小人,更使百姓哀声哉道。

      5、商朝是中国历史早期的一个伟大朝代,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文字(甲骨文),且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十分发达,我们熟悉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就是制造于此时,而在现代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商代的青铜器数量也十分巨大,此外,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可谓是为后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75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