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指什么?

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指什么?,第1张

东临碣石遗篇中的“遗篇”指东汉魏武帝曹 *** 写的诗《观沧海》。

一、出处

出自毛泽东写的词《浪淘沙•北戴河》。

二、原文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三、译文

往事已经有几千年, 那时候的魏武帝曹 *** 跃马挥鞭, 东巡到碣石山时留下过诗篇。

四、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作品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逢北戴河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喜好游泳的毛主席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又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北戴河

“遗篇”是指曹 *** 的《观沧海》。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中所写的魏武帝指的是《三国演义》里的曹 *** ,其中“遗篇”是指曹 *** 的《观沧海》。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 *** 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是曹 *** 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扩展资料

《观沧海》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 *** 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 *** 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 *** 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遗篇”指的是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篇章、作品;或散佚的篇章。

拼音为:yípiān。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蜀都士女》:“子山翰藻,遗篇有厚。”

示例:

1、宋·刘克庄《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

2、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3、汉·王充《论衡·书解》:“由此言之,经缺而不完,书无佚本,经有遗篇。折累二者,孰与蕞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758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