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则移至什么门

清初则移至什么门,第1张

清初则移至乾清门。

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明朝御门听政的地方是在奉天门(太和门),清初则移至乾清门。

御门听政仪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称早朝。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到奉天门(太和门)早朝,皇帝亲自接受朝拜、处理政事。清初“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如在宫外,则依皇帝的行踪而定。

扩展资料:

清代皇帝于宫中乾清门听取官员奏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制度,亦称乾清门听政。清初, 皇帝每天处理政务, 必御乾清门,春夏以卯正,秋冬以辰初时刻,康熙时分别改于辰初、辰正。九卿、科道各官齐集奏事。

雍正帝嗣位,改于养心殿内召对大臣、处理日常政务,并定乾清门听政的仪制。凡部院所进呈皇帝的题本,及未经奉旨如何处理的折本,即于御门听政之日,由大臣们当面奏呈,与内阁大臣等商决裁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御门听政仪

清初“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

清代皇帝于宫中乾清门听取官员奏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制度,亦称乾清门听政。清初, 皇帝每天处理政务, 必御乾清门,春夏以卯正,秋冬以辰初时刻,康熙时分别改于辰初、辰正。九卿、科道各官齐集奏事。雍正帝嗣位,改于养心殿内召对大臣、处理日常政务,并定乾清门听政的仪制。

各部院衙门依次进本奏事。

按定例,各部院的奏事次序是:宗人府有事最先启奏;其次,户、礼、兵、工四部轮流启奏;刑部(三法司) 常列第三; 翰林院、詹事府、科、道及九卿会奏者列部院之后;吏部排于尾。每至吏部奏事,兼带领各部引见属官,然后一并退出。

由内阁侍读学士二人至御案前, 奉本匣。翰、詹、科、道及侍卫俱退。退毕,大学士等至御案前承旨,由满学士一人宣读折本,皇帝降旨宣答。大学士等承旨后,与记注官并退。皇帝还宫。乾隆以后,御门听政之典常于圆明园勤政殿举行。咸丰以后,此制渐停。

清初则移如下:

这里指的是乾清门。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明朝御门听政的地方是在奉天门(太和门),清初则移至乾清门。

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福临进入紫禁城后,于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清初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受朝、赐宴,只是后来将“御门听政”移至后三宫的乾清门去了。

乾清门的特点: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坐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

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76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