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怎么读

拉祜族怎么读,第1张

拉祜族读音:[ lā hù zú ]

解读: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普。人口30.4万。主要聚居在云南澜沧和孟连两地,其余散居在双江、耿马等地。自称“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拉祜的意思是“老虎”。他称有锅锉、果葱、苦聪、黄古宗、倮黑、黄倮黑、缅、目舍等。

拉祜族自称为"拉祜",是用虎命名的民族之一,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原生村社、母系大家庭、双系大家庭在20世纪末仍有遗存。

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至1990年又先后成立了孟连、双江、镇沅三个拉祜族等多民族自治县。其中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单一拉祜族自治县,那是美丽的拉祜山乡,人间的世外桃源,也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文化发祥地之一。

发展历史:

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历史传说。传说拉祜族祖先原来是过着狩猎的生活,为了追逐窜入南方密林中的一匹马鹿,发现了水草茂盛的草原,而开始从北向南迁徙。

其服饰兼具早期北方游牧文化和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双重风格的特点,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据考,拉祜族应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

有人认为,远在二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游牧于滇西洱海地区的“昆明”或“昆明之属”,可能就是包括拉祜族在内的彝语支某些民族的先民。当时的“昆明”人还处在“无君长”的原始社会,过着以氏族为单位的狩猎生活。历史上拉祜族以擅于猎虎而闻名。在巍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无数碧绿如茵的草坪坡地,便是他们驰骋游牧的场所。

拉祜族是以黑为主色的民族,服装大都为黑色;拉祜族男女过去都喜欢剃光头,但是在婚后妇女的一般都会在头顶留一绺头发,男女均喜戴银器,例如项圈、耳环等,在节日或者盛装时会背袋定情。

风俗简介

一,以黑为主色,拉祜族喜欢黑色,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二,妇女留“魂毛”,拉祜族男女过去均喜欢剃光头,但未婚女子不剃,婚后妇女要在头顶留一绺头发,曰:“魂毛”,以示男女之别。多数青年女子已蓄发梳辫,偏远山区的拉祜族妇女仍保留剃发的习俗。他们认为剃光头卫生、舒适,又是妇女美的标志。

三,喜戴银器,男女均喜戴银质项圈、耳环、手镯,妇女胸前还多佩挂大银牌。

四,背袋定情,节日或盛装时,男女均喜长方形的背袋。背袋系自织的青布或红白彩线编织而成,袋上饰有贝壳和彩色绒球。男女青年恋爱时除赠送绣荷包、腰带外,背袋也是定情物。

拉祜族简介

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拉祜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中国境内的拉祜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拉祜族总人口数为485966人。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

云南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

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近50%的拉祜族总人口都居住在该县内;其余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思茅、普洱、元江、墨江、江城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同汉、傣、彝、哈尼、布朗、佤等族交错聚居或杂居。

拉祜族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拉祜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拉祜族先民曾从事各种形式的生产活动,即从一个不断迁徙的游猎民族发展到定居耕作的农业民族,其中游猎生活时期最为悠久。

在同大自然的顽强斗争中,拉祜族人民养成了不畏艰险、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同时又形成了团结互助、尊敬老人的道德风尚。拉祜族的风俗习惯萌生于先民的生产活动,随着形成为单一民族,逐渐显示出自己的文化个性。

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突出特点,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76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