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焕之》作者是谁?

《倪焕之》作者是谁?,第1张

《倪焕之》作者是叶圣陶。

1928年,上海诞生了中国现代文学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倪焕之》,它的作者是叶圣陶。《倪焕之》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之后,受到文坛的广泛关注。1928年春,与叶圣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同室同组工作的茅盾,撰写了著名的评论文章《读〈倪焕之〉》,高度肯定该作完成了一项扛鼎的工作。

评论发表在1929年的《文学周刊》上。那时茅盾正在日本避难,同时创作《虹》(未完稿)。夏丏尊也誉《倪焕之》不但在作者的文艺生活上是划时代的东西,在国内文坛上也可说是划时代的东西。夏丏尊这篇题为关于《倪焕之》的评论,被开明书店出版的《倪焕之》放在卷首。

赏析

一、作者较纯熟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于追求而又耽于幻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对倪焕之埋头教飞后的心理变化,追求理想家庭前后的心理变化,接气前和革命失败以后的心理变化,都写得非常细真实,临好处地揭示了他不断追求又不断幻灭的心理轨流。

三、的性格对比。作品将倪焕之的狂热脆弱与王乐山的安对比;将倪焕之的执著追求与蒋冰如、金佩璋的软弱选比;将倪焕之对教育的倾心与金树伯对教育的冷谈对比,等等。这一系列对比,对塑造各类人物起了互相衬托的作用,色更突出了倪焕之这个中心人物。

主人公倪焕之,是个热切追求新事物的青年。同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少进步知识分子一样,他最初把救国的“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真诚地期待着用自己的“理想教育”来洗涤尽社会的黑暗污浊。他还憧憬着一种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婚姻关系,爱慕和追求一个思想志趣和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然而,严酷的现实生活,破灭了倪焕之的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远违初衷。婚后的金佩璋,沉没于琐细的家庭事务中,对于前途、理想、教育、书本都不再有兴趣(作者在这里实际上写出了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习惯力量给予妇女以多么深重的影响),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寂寞和痛苦。五四运动到来,大批倪焕之式的知识青年被卷入革命浪潮里。在革命者王乐山的影响下,作品主人公开始把视线从一个学校解脱出来,放眼“看社会大众”,投身于社会改造活动。“五卅”和大革命高潮期间,倪焕之更是参加了紧张的革命工作。由最初改良主义性质的“教育救国”到后来转向革命,倪焕之所经历的这一道路在当时进步青年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然而人物的这种转变毕竟只是初步的。他被时代浪潮推涌着前进,却还没有使自己化为浪潮中的一滴水,一旦革命形势逆转,也便容易干涸。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倪焕之并未像王乐山那样坚持英勇斗争,却是脆弱地感到“太变幻了”,竟至悲观失望,纵酒痛哭,怀着“什么时候会见到光明”的疑问和希望死去。主人公的这种结局,实际上正是对一切不能与群众真正结合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鞭打。

《倪焕之》作者是叶圣陶。

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中卓有成就的作家,《倪焕之》写于1928年,是他摆脱旧章回小说的影响,首先运用欧美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一般都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从1928年1月20日《教育杂志》第二十卷第一号起在《教育文艺》栏内连载,11月15日写毕,第二十卷第十二号刊毕,前后恰好一年。

艺术特色

1、作者较纯熟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于追求而又耽于幻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2、细腻的心理描写。对倪焕之埋头教飞后的心理变化,追求理想家庭前后的心理变化,接气前和革命失败以后的心理变化,都写得非常细真实,临好处地揭示了他不断追求又不断幻灭的心理轨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76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