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的意思解释

负的意思解释,第1张

“负”,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fù,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负”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恃也。

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房九切”。“负”的基本含义为驮,背(bèi),如负米、负疚;引申含义为担任,如担负、负责。

在日常使用中,“负”常作动词,表示恃,如依恃,凭仗。

“负”,最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从人,从贝,表示人有了钱财,生活就有了依靠。后来又见于秦系简读。

基础释义

1.背(bēi):~荆。~重。 2.担负:~责任。身~重任。 3.依仗;倚靠:~隅。~险固守。 4.遭受:~伤。~屈。 5.享有:久~盛名。 6.亏欠;拖欠:~债。 7.背弃;辜负:~约。忘恩~义。有~重托。 8.失败(跟“胜”相对):胜~。~于客队。 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数。~号。 10.姓。

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负担。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因此也只有识字的人才认识书面语。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78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