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的牌匾是谁写的

故宫博物院的牌匾是谁写的,第1张

故宫博物院的牌匾是郭沫若写的。

故宫博物院的牌匾具体情况:

故博分家之后,其实就变成了两个一脉相承但又完全独立的博物馆,两家都没有继续沿用李石曾题写的匾额,在六零七零年代分别各请高明重新制匾。

台北故博于六五年重题匾额,北京故博于七一年重题匾额,题写者分别是庄严、郭沫若

当时的情况是,一九七一年郭沫若到故博指导,院长吴仲超等人提议郭沫若为故博题写新的匾额,郭沫若当即答应并现场书写。当时准备匆忙,找来的纸张都是已经单面印刷过的,郭沫若将纸反过来将题字书写在背面。

郭沫若的题写显得很随意轻松,但也正是这种随意性,让其题写的匾额感觉更加自然和真实。

郭沫若虽然在当代书法史上堪称大家,但它更大的成就是在考古和历史学上,在当时它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界的领导者,故宫博物院由他题写,也算是实至名归。

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是由顺治皇帝书写的。

在故宫的后三宫第一大殿乾清宫里面,悬挂着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的匾额,这四个大字是由清军入主中原建立满清政权以后,第一位住进紫禁城的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亲笔书写的。

到后来康熙皇帝对这个匾额进行了一番摹勒和刻石,匾额上面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出自于《周易》里面的“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意思是要告诉皇帝们,想要稳固自己的皇权,就必须要效法天地顺应人情,从而表明他们的统治者是正大光明的。

相关由来: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都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79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