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海为盐"如何解释?有什么寓意?

"煮海为盐"如何解释?有什么寓意?,第1张

“煮海为盐”,是古代提炼食盐的一种方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矿物质,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食盐的结晶是一种晶体。食盐的生产,一方面可以采集盐湖、岩盐的天然晶粒,另外一方面,通过“煮海为盐”或者井盐来获得固体的食盐,也是常见的办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工晶体的制备。

我国“煮海为盐”由来已久。《世本》书中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始煮海为盐”的字句。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自战国、汉、唐至宋流传很普遍。《中国盐政史》中有“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的说法。而考古发现也证明,我国自将近5000年前就已经学会煮制海盐。

宋朝程大昌在“演繁露”中写道:“盐已成卤水,暴烈日,即成方印,洁白可爱,初小渐大或数十印累累相连”,形象地描述了食盐通过蒸发结晶成为晶体的过程,以及所结晶的食盐的形态。

下图是盐卤的“卤”字在汉字中的演变。

“仰山铸铜,煮海为盐”指:依靠高山来炼铜,蒸煮海水来取盐。说明工程巨大,需要花费很大功夫。

我国“煮海为盐”由来已久。《世本》书中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始煮海为盐”的字句。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自战国、汉、唐至宋流传很普遍。《中国盐政史》中有“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的说法。而考古发现也证明,我国自将近5000年前就已经学会煮制海盐。

这句话引申含义为: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治学需要扎实严谨,要下大苦功夫,持之以恒。

煮海为盐的传说:

古人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食用盐?迄今为止,尚无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到,如同火的使用一样,食用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中国历史上对盐的发现,最早闻名的是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在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一带,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里有个人名叫夙沙,他聪明能干,膂力过人,善使一条用绳子结的网,每次外出打猎,都能捕获很多的禽兽鱼鳖。有一天夙沙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提着陶罐从海里打半罐水回来,刚放在火上煮,突然一头大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见了岂能放过,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死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缶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点放到嘴里尝尝,味道又咸又鲜。夙沙用它就着烤熟的野猪肉吃起来,味道好极了。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从此人们就渐渐的学会了如何使用盐。

夙沙氏的传说自战国汉、唐至宋流传很普遍。古籍《世本》一书记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始煮海为盐”的字句。《中国盐政史》谓:“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清同治年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这就是煮海为盐的传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80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2
下一篇 2023-03-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