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古稀之年是多少岁,第1张

古稀之年是70岁。

中国古代的年龄的说法:

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称鲐背之年;

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岁。

古稀之年是一个偏正式成语,可作宾语,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该词出自唐代杜甫的《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其近义词为年逾古稀,反义词为锦瑟年华。

古稀,称为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古稀亦作“古希”,明朝李贽 的《观音阁》诗之一中写道:“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古时,对于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为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其它古代年龄称谓

60岁我们可以称为花甲或者耳顺之年。70岁就是古稀之年。那么80岁,就要叫做杖朝之年。其中,耄耋之年,也是可以用来形容80至90岁的年纪。100岁我们称为岁乐期颐。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是指八十至九十岁。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而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年龄称谓与对应岁数

弱冠之年:20岁(男子)。

不惑之年:40岁。

而立之年:30岁。

年过半百:50岁以上。

花甲之年:60岁。

年逾古稀:70岁以上。

耄耋之年:80至90岁。

岁至期頣:100岁。

故事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80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2
下一篇 2023-03-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