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常见的钿子头是什么场合梳的发型

清代宫廷常见的钿子头是什么场合梳的发型,第1张

清初时期,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

随着满族妇女发式的不断复杂化,其头式也逐渐的多了起来。钿子头发式便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钿子头”。

“钿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但戴荆子的抓髻式发式是用本人的头发梳理而成,分量重的首饰根本戴不上去,只能插几朵鲜花、绒花等分量较轻的装饰性物品戴,限制了头饰的大量使用。

扩展资料:

钿子头的梳妆方法: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

钿子是清代后妃戴用的冠帽,按功能分凤钿和花钿,吉服戴凤钿,常服戴花钿。凤钿主要用于吉庆场合,如上元、端午等传统节日御彩服时。钿子就其形状可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旗头(钿子头)

钿子:

1、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宝钿。螺钿。金钿。翠钿。

2、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其实百度上的图片我看过了,之所以大部整体是帽子,是图片安排的不佳。钿子只是用来修饰,装扮帽子的部分,如那些花朵,蝴蝶等。楼主你看过它的本意后,相信你应该理解,钿子只是簪子整体中的一小部分,指的是簪子上的那些装饰物品。由于在簪子上,有些钿子更加鲜明,就用钿子来代指簪子,因此就成了后世常用的说法了,即,簪子,就是钿子。其实钿子只是簪子中的一小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843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3
下一篇 2023-03-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