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米合格标准是什么?

800米合格标准是什么?,第1张

体测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测。很多学校都有规定,如果体测没有过那么很可能会取消毕业了资格,因此体测也成为了众多大学生的一道难关。根据相关的标准,800m的体测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合格线在4分34秒。在大三和大四的时候,合格线在4分32秒。因此我们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800m也就可以顺利通关。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个条件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只需要平时有一定的锻炼程度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但是目前我国有许多的大学生让人达不到这种条件。因为他们上大学之后,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很好的管理。

体测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测能够帮助他们检测自己这段时间的身体状况。体测与毕业相挂钩,目的也是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因为大学体育不再作为一种考试的硬性考核而放弃自己的身体锻炼。有许多的学校对于体测而言都是非常严格的眼镜代考的出现,一旦有代考的发现,会进行相关的处分,甚至是取消考试的资格。这也是学校对于学生这位负责的一种表现。

参加体测的同学通常都要携带相关的证件,比如说学生证或者有照片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因此体测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要重视体测这项测试,这样测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如果体测有所退步,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当中,毕竟只有良好的身体才能支撑日常的学习。

体测是对于每个人身体管理的一种测试,如果我们不正视体测这种考验,那么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一定的疏忽,不能良好的管理自身的状况。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初一女生为例:女生800米跑步标准成绩:5'05"——4'10"为及格;4'05"——3'57"为良好;3'49"——为优秀。

800米,起跑是在自己的跑道里,直到运动员通过标志可以串道的分离线才能离开自己的跑道。在小组第一轮比赛中,运动员被排在哪一个跑道上是由计算机自由排列出来的。

其后的各轮比赛,跑道的选择依据运动员在上一轮的比赛成绩而定。这个规则的目标是让更优秀的运动员可以排在靠中间的跑道上,好的跑道是第3、4、5、6号跑道,它们应由排名前4位的运动员分别占据。第1、2、7、8、道则由后4名占据。

中考体育及格成绩,见下表:

相关成绩:

在田径比赛中,所有赛跑项目参赛者的名次取决于其身体躯干(不包括头、颈、臂、腿、手或足)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为止时的顺序,以先到达者名次列前。

在任一赛次中,按成绩录取进入下一赛次时如遇运动员成绩相等,则终点摄像主裁判应考虑有关运动员的1/1000秒的实际成绩。如果成绩依然相等,则有关运动员均应进入下一赛次。

如实际条件不允许,应抽签决定进入下一赛次的人选。在决赛中第一名成绩相同,裁判长有权决定是否重赛,若无条件重赛,则并列第一;至于其它名次成绩相同,按并列处理。

800米跑步是一项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之一,不但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竞技精神,是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那么关于800米跑步的具体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800米跑步。

800米跑步简介

800米中距离跑,也就是英文译作Middle distance running,简称中跑。最初的800米跑项目是880码跑和1英里跑,但是到了19世纪中叶开始,880码跑和1英里跑项目,就逐渐被800米跑和1500米跑项目所替代了,现在是奥运会田径比赛的重要赛事之一。在田径运动中,中距离跑可以说是最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它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生理机能和顽强不息精神。

800米跑步的起源和发展

有的学者认为,中跑项目最早的正式比赛是1847年11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比赛,英国的利兰(John Leyland)以2分01秒的成绩获得800码跑冠军。原为职业选手的表演项目,后逐渐扩展到业余运动员。运动员比赛时不使用起跑器,听信号统一起跑。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800米跑和15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1896年列入女子800米跑1938年列入,1500米跑1972年列入。

800米跑步技巧

1、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跑步的基础,可以使跑步减少能量浪费和疲劳,进而为提高时间打下坚实的基础。正确的姿势要从正面看,身体在比较低的高度上下的起伏运动,看不到左右晃动姿势,这个在跑步机上面最直观。

中长跑的姿势要保持于比较平衡,跑步的时候身体稍微向前倾,与地面的角度大概是80°到85°左右,女生的速度相对慢些,保持85°左右就可以了。

跑步的过程中要注意抬头收腹,双手自然配合脚步运动,减少身体左右晃动,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费(跑步的时候左右晃动最好让人在旁边纠正)。

中长跑的后程(就1000M和800M来说,500M和400M以后就是后程了),跑步者的体内的乳酸会急剧增多、导致氧债增大,人体几乎处于疲劳状态,在这种困难的状态下,跑步速度会自然的减低。

要提高技术和跑速,确实是很艰难的。这时候就要求加大躯干的前倾(男的80°,女的85°),从而带动身体向前,为平衡这种前倾,自然要加强蹬摆的配合,增大上肢的摆动幅度,以促使后程技术动作不变形,最终达到提高后程的效果。

2、步频步长

增大步长和提高步频对提高中长跑成绩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步频和步长又是一对矛盾。当步长加大时,步频相对较慢,而步频加快时,步长有会变得相对较小。

因此很难做到同时提高步长和步频。通常只能是保持步长,提高步频,或是保持步频,提高步长,来到达提高成绩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1.75M的男子,其步长应该可以达到1.8M-2m,一个身高1.6M的女子步长可以达到1.5M-1.7M米(按身高比例来说,男的下限也就是1.7M,女的是1.5M,上限男的是2.2M,女的是1.9M))。大家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计算100M的平均步长,换算一下,至少要达到步长的下限。

如果你刚好腿短身长,那么就需要适当提高自己的步频,一般是一秒3.5次。

3、蹬摆送髋技术

蹬伸是由髋、膝、踝、趾的由上而下的发力,使各关节达到较充分的伸展,支持反作用力才能作用于髋部,使身体重心前移。

在蹬伸的同时也是摆动腿折叠前的开始。蹬摆配合协调,就会起到髋关节迁移的效果,做到蹬要有力,摆要迅速,既能提高步长,又能加快步频,还能减小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

1000M和800M中,蹬地腿伸直时应该和地面形成60°左右的夹角(夹角小小于50°,会加快速度和频率,是冲刺跑的技术)

4、着地缓冲的技术

落地要让跟先落地,但注意脚面不能和地面形成大的夹角(少于10°)或者整个脚落地,在着地缓冲时,要尽量减小阻力,迅速过渡到前蹬动作。

在着地后身体重心向下移动的同时要向前移动。以上是着地缓冲的两大技术难点。一般大部分跑步者容易犯的毛病是着地前蹬阻力减少的不够充分。

缓冲时身体重心向下但没有向前,甚至出现"坐着跑"的情况,身体重心留在后面,就给蹬身送髋加大了难度。

5、呼吸

呼吸是中长跑一项重要的技术,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人来说,呼吸调整得好,可以提高最少20秒时间。

a、学会从牙缝中吸气

跑步时,我们应该用鼻子和嘴配合呼吸,缓解呼吸肌的压力,口不能张得太大,最好是口微开,轻咬牙,让空气从牙缝中进出。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吸气要缓慢均匀,有适当深度。

b.呼吸节奏与步伐配合

跑步时,人们一般习惯于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调节呼吸节奏。其实,呼吸节奏应该与步伐密切配合才行。

通常开始跑的时候(前400-500M)呼吸节奏是每3步一呼,3步一吸,在保持速度的时候感觉呼吸困难,就需要调整为2步一呼,2步一吸,前后需要并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一致,这样跑起来才会感到轻快。

c.加强呼气深度

许多人在慢跑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较长时间运动时,就会出现呼吸表浅而急促,从而产生胸部涨满难受,呼吸困难的感觉。

有些人虽然注意深吸气,但往往忽视了呼气的深度。其实,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适当加大呼气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深度加强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废气、增大肺中负压,从而使吸气更省力,吸气量也能增加。

6、弯道跑技术

弯道跑是做圆周运动,跑的途中会受离心力的影响,应该说速度越快,圆周弧度越小,离心力就越大,所以当以较快的速度前进时,中长跑的运动员仍要将整个身体自然协调的向左倾斜一下,其向左的角度均应控制在7~10°左右。

弯道跑的上肢动作主要集中在摆臂上,摆臂的动作一般可以帮助制造离心力,右臂向前摆动时,右手的位置应向左接近身体中线,有时可以适当过中线一点。

向后摆动时右肘可以向右斜后方摆出,但动作不要摆的过高过大,以免影响重心向前。左臂摆动的要比右臂小些,向后摆动时肘部要紧贴于躯干部并适当的摆动快些。

这样摆动,两臂可以很好的协调起来,有助于身体向前的速度。两臂的肩部在摆动时要自然的放松,左肩略低于右肩。

中长跑在弯道上两腿的姿势是至关重要的,右腿前摆时,膝盖应稍向内扣一些,不要向外撇,是个细微动作。有些人体会不出还可以做向前的姿势,以免影响向前的速度。

右膝内扣的同时,右脚也应自然的以前脚掌内侧的大拇指部先落地,在膝同时稍向左撇一些,左脚自然的以前脚掌外侧的无名指和小趾先着地。

看过什么是800米跑步的人会看:

1. 800米跑步有哪些技巧

2. 800米1000米跑步技巧

3. 长跑有哪些要领

4. 1000米长跑怎么跑

5. 1000米长跑怎么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85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3
下一篇 2023-03-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