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区别是什么?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区别如下:

1、抗拉强度: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

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b点对应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2、屈服强度:

当应力超过d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d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这两个强度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出的,是通过拉力试验机,用规定的恒定的加荷速率,对材料进行持续拉伸,直到断裂或达到规定的破坏程度,这个造成材料最终破坏的力,就是该材料的抗拉极限载荷。

抗拉极限载荷是一个力的表述,单位为牛顿(N),因为牛顿是一个很小的单位,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用千牛(KN)的比较多。因为各种材料大小不一,所以抗拉极限载荷很难评判材料的强度。

所以,用抗拉极限载荷除以实验材料的截面积,就得到单位面积的抗拉极限载荷,单位面积上受的力,这是一个强度的表述,单位是帕斯卡(Pa),同样帕斯卡是一个极小的单位,一般都用兆帕(MPa)来表述。

一、性质不同

1、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2、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二、表征不同

1、屈服强度: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2、抗拉强度: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扩展资料: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d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d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服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87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4
下一篇 2023-03-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