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基本单位量的名称有哪些

SI基本单位量的名称有哪些,第1张

SI基本单位,单位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质量 千克 kg。

其缺点是:难以复现,容易损坏;随时间有缓慢变化;精度不够高,仅1~2×10^-6;少数国家有,满足不了大多数国家长度传递的要 求。因此,实物米需用自然米来代替。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光波米的定义,第二次“米”定义为“氪-86原子的2P10 和5d5 能级之间跃迁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为 1米。” 氪-86谱线轮廓稍微有些不对称,光波米在实验室复现精度为 4 × 10^-9 。

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以上定义的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生效的以铂铱国际米原器为标准的米定义。

在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建立新的长度单位要与地球椭球子午线弧长发生联系。为此,从1792~1797年进行了弧度测量,计算了1800年德兰勃尔椭球,取其子午圈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称为1米。1872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长度会议上决定,制造31支“米原型尺”。

每支尺都编了号。除了N0.6号为国际原尺外,其它的都以国际原型尺为标准,精密检定,求出长度,分发各国保存,作为长度单位的标准。我国因未加入国际度量衡协会,没有获得米原型尺。这种实物“米”定义为“1米是N0.6‘米原型尺’在冰溶点温度时两刻划线间的距离。”

国际单位制(法语: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符号:SI),源自公制或米制,旧称“万国公制”,是现时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标准度量衡单位系统,采用十进制进位系统。

是18世纪末科学家的努力,最早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9年被法国作为度量衡单位。国际单位制是在公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位制,于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推荐各国采用,其国际简称为SI。

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是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将单位分成三类: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

7个严格定义的基本单位是: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强度(坎德拉)。

基本单位在量纲上彼此独立,导出单位很多,都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起来而构成的。辅助单位只有两个,纯系几何单位。当然,辅助单位也可以再构成导出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87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4
下一篇 2023-03-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