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艺术风格可分为本色派和什么派

元曲的艺术风格可分为本色派和什么派,第1张

在戏曲作家中可以分为文采派和本色派。明代后期一些曲论家,如何良俊、徐渭、沈璟、吕天成、王骥德、臧懋循,徐复祚等,针对文辞家派、骈绮派的饾饤堆砌的陋习,和道学家派矫揉造作的作风,提出“本色”的主张。

文采派相对于“本色派”而言。代表作家主要有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这一派作家多写男女爱情剧,注重语言的典雅华丽,故称“文采派”。

元曲的形式特点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本色派:

1.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用最原本最真诚的自己去面对生活面对世界的人生观。

2.拥有本色派人生观的人,首先拥有自信,勇于面对。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3. 一种个性的思维方式。勇于坚持自己的一贯作风。

文杂戏基本上可分为本色派和文采派二派。

本色派的特征是现实主义,其中部分优秀作品又往往带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文采派中的 王实甫、白朴基本上仍是现实主义作家,从马致远到郑光祖、乔吉,就愈来愈表现脱离现实的倾向,多数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和消极浪 漫主义色彩。

例如: 

①.元人杂剧里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戏曲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关汉卿、高文秀等一派本色作家,由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 现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长期以来在民间戏曲里有深远的影响。

②.明 清以来民间流行的《赛琵琶》、《白蛇传》以及三国、水浒、杨家将等 故事戏,基本上继承了这一派作家的创作道路发展。他们写下层人民如 何对敌斗争取得胜利,写农民义军领袖之间如何面对事实,分清是非, 从而团结对敌,对今天的读者也还有一定的历史教育意义。

③.明 末清初李玉、朱素臣等的作品如《人兽关》、《翡翠园》、《双熊梦》 等戏曲里得到继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941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